隨著工業互聯網“汪洋”的不斷洗牌和迭代,整個產業生態呈現出新的面貌和格局,以卡奧斯COSMOPlat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巨頭,如勃勃海域里的“巨鯨”一般,承擔著海洋生態“發動機”重任,翻涌著產業巨浪,哺育著千企百業,推進工業互聯網跨越式奔騰,最終帶來整片“汪洋”的生態繁榮與價值共享。
2021年,對工業互聯網而言是跨越式發展的一年,對中國工業互聯網更是如此。
去年11月,老牌工業巨頭通用電氣(GE)被曝分拆,昔日巨頭沒落令人唏噓。除此之外,國外那些曾經引得國內爭相學習的先進制造模式和企業,最近幾年也逐漸沒了聲響。
與之相比,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歷經數年大浪淘沙和踏實沉淀后,反而逐漸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道路,總體上進入了繁榮發展期。隨著工業互聯網“汪洋”的不斷洗牌和迭代,整個產業生態呈現出新的面貌和格局,以卡奧斯COSMOPlat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巨頭,如勃勃海域里的“巨鯨”一般,承擔著海洋生態“發動機”重任,翻涌著產業巨浪,哺育著千企百業,推進工業互聯網跨越式奔騰,最終帶來整片“汪洋”的生態繁榮與價值共享。

中國工業互聯網的跨越式發展可以體現在兩個維度,其一是應用范圍全面拓展,其二是應用進程全面深化。
從數量上來看,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最新數據,目前,我國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超過100個,連接設備數量超過7600萬臺套,工業機理模型數量達58.8萬個,服務企業超160萬家。
從行業看,工業互聯網應用范圍已從個別行業向鋼鐵、機械、電力、交通、能源等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加速滲透;從環節看,工業互聯網從研產供銷服各環節單點應用,向全環節全流程綜合集成應用和多領域系統創新延伸。
從質量上看,隨著中國工業數字化進程已進入全面深化階段,工業互聯網助力制造業數字化創新正在從一家企業的單點突破走向生態間的融合共振。
這一趨勢十分明顯,如果說此前業內最常說的是“試點”“示范”“燈塔工廠”,如今最常說的則是“規模”“復制”“燈塔基地”。
比如,卡奧斯COSMOPlat賦能海爾三座互聯工廠成為燈塔工廠,助力青島啤酒打造啤酒飲料行業首個燈塔工廠,并賦能中德智慧園區(含4個工廠和1個智研院)贏得德國工業4.0獎,實現從單一燈塔工廠到燈塔基地的升級。
再比如,在西門子的助力下,素有“亞洲日用玻璃大王”之稱的華興玻璃的首家數字化燈塔工廠一期已于去年年底成功上線,未來西門子還將幫助其遍布全國的16家工廠進行數字化改造。
這些變化也對領軍工業互聯網平臺商提出了跨行業、跨領域的新要求——既要能為大型企業提供端到端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又要兼顧中小企業在技術、人才和資金方面的局限性;既要能在垂直領域做通、做深、做透,又要能在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乃至不同國家實現復制和推廣。
基于此,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自2019年起,工信部連續三年開展跨行業跨領域(雙跨)平臺評選工作,旨在加快培育一批實力強、服務廣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有效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
工業互聯網平臺“百舸爭流”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1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清單,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云網INDICS平臺、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等15家平臺入選。縱觀這些入選者,可以說是出身各異、優勢千秋、百舸爭流,大致可以分為五股勢力。

第一股勢力來自傳統制造企業衍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典型代表是海爾集團基于“人單合一”和“大規模定制”模式打造的卡奧斯COSMOPlat。基于海爾三十余年制造業經驗,卡奧斯COSMOPlat開創了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模式,把工業互聯網和用戶需求進行了有效對接,讓用戶能夠參與全流程設計,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差異化。在此基礎上,通過數年的迭代,海爾把這個平臺打造成了一個完全開放的生態系統。憑借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生態賦能創新實踐,卡奧斯COSMOPlat已連續三年蟬聯工信部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榜首。

第二股勢力來自老牌工業企業內生外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如富士康Fii Cloud工業互聯網平臺、樹根互聯根云ROOTCLOUD工業互聯網平臺、徐工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等。眾所周知,工業領域每個細分行業應用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臺設備,由于工況差異其劣變程度也會有所不同。而這些工業企業在工業Know-how以及專業技術上有著深厚的行業積累,沉淀了大量的通用化、標準化工業機理模型,可以說是比較懂制造的一派。
第三股勢力來自傳統ICT企業將原有的解決方案向工業領域延伸,包括華為這樣的CT巨頭和浪潮、用友、東方國信等IT巨頭。舉例來說,華為云工業互聯網平臺FusionPlant包含工業物聯平臺、工業智能體、工業aPaaS三大部分,依托其在連接層的優勢,可為工業企業提供工業全量數據接入,實現業務在云上敏捷開發,邊緣可信運行,助力企業搭建增量的智能決策系統,賦能行業合作伙伴。
第四股勢力則是互聯網企業憑借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以及軟件服務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在工業制造業領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騰訊WeMake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阿里云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最后,還有諸如忽米H-IIP、紫光云UNIPower這樣的新銳平臺,實力不可小覷。
前不久,《“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重磅發布,可以說是為中國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中國70%以上制造業企業要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讓70%以上制造業企業實現數字化,這絕對是一項大工程,也絕非僅憑一兩家工業互聯網企業可以實現,需要構建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生態。
平臺向下承接設備,向上承接應用,是整個工業互聯網生態中的關鍵一環。如果將整個工業互聯網生態比作一片汪洋大海,那么領軍者就宛如海洋中的巨鯨,承擔著生態系統“發動機”的重任,他們在深海覓食,在海面代謝,將深海中的稀缺關鍵養分帶到水面,促進浮游生物生長,而浮游生物是一切海洋食物鏈的基礎,因此整個海洋生態系統也將更加繁榮。

連續三年蟬聯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榜首的卡奧斯COSMOPlat,正是這片海域里的“巨鯨”,發揮著引領、匯聚和賦能的關鍵作用。
一方面,許多傳統企業雖然具備擁抱工業互聯網的決心和實力,但卻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實施路徑,不知道應該如何下手——這時,卡奧斯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就得到了體現,其不僅有上文提及的“燈塔工廠”和“燈塔基地”示范,并已經在海爾收購的企業,如美國GEA、歐洲Candy、新西蘭斐雪派克、日本AQUA等工廠成功復制了工業互聯網的中國模式。以GEA為例,疫情期間,通過卡奧斯的賦能,在行業普遍下降的情況下,實現了收入、利潤兩位數的增長。
另一方面,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他們缺乏打造相關工業互聯網應用的能力,而在平臺能力方面,卡奧斯與全球一流資源、服務商和開發者協同進行科技創新與平臺研發,融合前沿技術與工業場景,打造豐富的開發和應用生態,持續強化平臺的數據、仿真、定制、開源、安全、生態能力,為企業提供聚焦場景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此外,卡奧斯還將智能制造、供應鏈、采購、政企服務等企業最急需的能力模塊化,打造為靈活組合、快速部署的專業化云平臺和應用,幫助企業解決技術、資源、管理、資金等難題,快速落地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
未來,以建設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為路徑,卡奧斯COSMOPlat還將不斷搶占全球話語權,代表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