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link開始提供物聯網服務,衛星物聯網“擁擠”的市場需要統一技術路線
此前,馬斯克旗下的衛星互聯網公司Starlink(星鏈)承諾2025年將推出物聯網服務,如今,這一承諾成為現實。近日,新西蘭運營商One NZ借助星鏈正式向其衛星服務的用戶提供物聯網服務,首個星鏈物聯網服務用于養蜂場景。在衛星通信產業生態中,星鏈的動作一直備受關注,本次通過電信運營商提供物聯網服務,是衛星運營商和蜂窩網絡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一次典型的合作。目前,衛星通信依然有多種技術路線,而蜂窩網絡運營商是3GPP陣營的主力,衛星運營商和蜂窩網絡運營商的深度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將提升3GPP陣營的衛星通信技術路線的實力。
本次One NZ借助星鏈提供的物聯網服務是與當地技術供應商APIS Solutions合作,部署了全球首個Starlink Direct-to-Cel物聯網網絡,該網絡專為蜂箱監測而設計。具體來說,通過使用一個簡單的“現成”模塊,未做太大改動,APIS創建了直接連接到星鏈的設備,該設備保障即使在新西蘭一些最偏遠的地區,也可以進行實時蜂箱監測,遠程監控蜂箱以獲取蜂蜜采集技巧,或者決定是否將蜂箱轉移到其他牧場。
星鏈提供物聯網服務,可以追溯到其聯合電信運營商提供衛星直連終端通信服務,而這一服務功能率先在美國開展,目前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2022年8月,SpaceX宣布與美國電信運營商T-Mobile合作,SpaceX利用星鏈衛星與T-Mobile的網絡,創建一種新的通信模式,使衛星像太空中的移動基站一樣工作。運營商客戶的手機終端無需進行任何改造,即可實現通過衛星直接通信,這一過程中,星鏈需要使用T-Mobile擁有的中頻段頻譜,首先為T-Mobile客戶提供無處不在的基于衛星的短信功能。當時,兩家公司表示,Starlink V2 將是一個新的5G網絡,使用T-Mobile US的中頻頻譜的一部分,使用 Starlink衛星進行廣播,并與現有的5G智能手機兼容。

2023年10月,星鏈在其官網宣稱計劃從2025年開始將其衛星直連蜂窩電話服務從緊急短信擴展到包括語音、數據和物聯網服務,有望兼容所有的LTE設備。過去幾年,SpaceX已發射數百顆具備直連(Direct to Cell)功能的星鏈衛星,有助于實現對T-Mobile用戶的全面覆蓋。一些行業分析師估計,大約需要300顆衛星才能啟動該服務。
上月底,T-Mobile正式推出專用于衛星直連通信服務T-Satellite,這一系統是就是與星鏈衛星網絡合作構建的。該服務不僅限于T-Mobile客戶。擁有兼容手機的Verizon和AT&T用戶也可以以每月10美元的價格訂閱,而T-Mobile在其“超越體驗”計劃中免費包含該服務。衛星連接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硬件或專用電話,自2020年以來發布的大多數智能手機在超出地面范圍時會自動連接到星鏈網絡。
T-Satellite依賴于目前在軌的657顆具備直連功能的衛星,預計SpaceX未來還會發射更多衛星。T-Satellite系統基于3GPP R17標準,支持低帶寬環境下的短信和彩信等窄帶通信,短信服務將可供安卓和 iOS 用戶使用,蘭卓用戶還可以發送圖片消息和短音頻,預計今年晚些iOS也能兼容這些功能。
T-Mobile推出的T-Satellite服務反映了整個電信行業對衛星直連終端通信日益增長的興趣。此前,AT&T和AST SpaceMobile正在開發類似的功能,Verizon也通過與亞馬遜的Project Kuiper合作開發類似的功能,但T-Mobile借助星鏈成為給美國消費者提供大規模商業服務的公司。
當前衛星直連終端通信主要是面向智能手機提供,而在具備直連通信衛星規模不斷增長的驅動下,提供物聯網服務是水到渠成的選擇。One NZ打開了衛星物聯網的大門,預計后續有更多運營商會提供這一服務。
正如前文所述,T-Satellite系統基于3GPP R17標準構建,是3GPP陣營技術的應用。One NZ物聯網服務雖未明確采用哪種技術路線,但鑒于其終端側采用了現有的蜂窩物聯網模組,因此該服務大概率采用了3GPP技術路線。
業內專家分析,SpaceX的衛星通信服務從專有方案轉向衛星直連終端通信,正是選擇開放標準的技術路線,而3GPP路線是最大的開放標準技術路線。根據GSA數據,截止去年4月,已有15家蜂窩網絡運營商與星鏈合作,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通過星鏈提供物聯網服務的基礎不斷夯實。為了達到對于終端側幾乎零改造的初衷,這些運營商推出的衛星物聯網服務預計也會堅持3GPP技術路線。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發布衛星物聯網相關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已有超過100家供應商活躍在衛星物聯網市場上,市場更加分散。其中,接近2/3的衛星物聯網運營商采用低軌衛星。衛星物聯網還是一個相對小眾的領域,雖然衛星物聯網單位價值較高,其ARPU值約為蜂窩物聯網的15倍,但其連接規模有限,目前衛星物聯網連接數占全球物聯網連接數僅0.04%,占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的0.17%。因此,推動規模化連接、降低技術門檻是提升衛星物聯網生態的重要路徑,其中技術路線選擇就較為重要。

IoT Analytics調研發現,3GPP NTN標準的完善,正在降低新衛星物聯網運營商的市場準入門檻,使衛星服務更加實惠,并為傳統運營商提供新的市場機會。當前,新興的衛星通信運營商采用3GPP NTN標準,而包括銥星等傳統衛星運營商也選擇3GPP NTN標準來提供服務。
衛星連接是5G向6G過渡的重要功能,3GPP已將NTN列為每一代標準演進的重要領域,以實現天地一體的通信服務愿景。衛星通信服務采用3GPP陣營技術,將能夠利用蜂窩通信領域標準化產品、組件的大型生態系統,為技術供應商提供了在設備間快速擴展和兼容性的機會。同時,也可以有效利用蜂窩通信產業鏈與用戶群,快速擴大天基網絡的用戶群體,從而攤薄天地一體化網絡建設、維護、推廣的成本。3GPP陣營多年來推動全球移動通信的普及,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一規模是其他通信技術陣營無法比擬的。因此相對于其他技術陣營,3GPP衛星通信技術在商業上似乎更具競爭力。
星鏈作為衛星通信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其開始提供物聯網服務,并采用3GPP陣營技術路線,可以說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在重點玩家帶動下,或許3GPP陣營標準能夠加速成為地面終端直連衛星通信的主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