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不少委員圍繞工業智能、高端芯片研發、操作系統高質量發展、5G規模化推廣、數據安全與合規治理建言獻策,共促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從提案可見,突破核心技術、重構安全體系、優化資源配置、創新商業模式已成為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支持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集群。做強做優做大物聯網產業集群,提升物聯網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先進感知傳感器芯片的國產化替代是關鍵所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接受新華日報記者專訪
核心技術攻關與商業模式變革并舉,打破物聯網規模化發展困局。總書記曾指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國家“命門”所在。以芯片、傳感器、操作系統等為核心的物聯網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高端產品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蜂窩移動物聯網芯片國內企業異軍突起,占據全球出貨量50%以上,但產品單一、毛利低、推廣難。總體來看,物聯網芯片產業在技術和市場上雙向受阻。國內市場應以“質”取勝,加大政策扶持,通過稅收、補貼、分配的調整,帶動芯片企業關鍵技術提升、規模效應擴大、產品成本降低;國際市場應以“量”取勝,研發多樣化產品,擴大Cat.4以上以及5G等高毛利產品生產規模,依托“一帶一路”拓展海外市場,重構產業格局。
“數字化程度越深,網絡攻擊突破點越多,給國家安全、社會生產安全、百姓人民財產安全帶來極大挑戰。建議制定標準規范、明確網絡安全投入占比、建設縱深防御的內生安全系統,用‘零事故’目標筑牢網絡安全防線。”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關于網絡安全要遵循“零事故”目標的建議》
建立治標且治本的內生安全體系,從根源破除物聯網安全大關。隨著中國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安全問題成為重中之重。人工智能降低了攻擊的門檻,將帶來攻擊數量激增,5G時代數據流通速度更快、信息傳輸接口多,勢必增加更多風險點,“打補丁”式的安全策略難以應對復雜的物聯網安全問題。為應對以上挑戰,亟需建立完善的內生安全體系,將安全能力嵌入終端設備、融入業務場景,從源頭做好安全建設、安全監控,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風險;加大網安企業創新投入,價格戰向服務戰轉變,用技術創新引領市場需求擴大;強化政府監管能力,加快關鍵政策舉措出臺,推動物聯網安全治理模式升級。
針對當前物聯網關鍵環節出現的問題,產業鏈核心企業應在加快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統籌現有物聯網優勢資源以支持集約化發展,致力于物聯網價值鏈的協同再造,開辟物聯網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一是推動優勢資源融合共享,優化基礎設施布局,促進物聯網集約化發展。我國物聯網基礎設施已部分實現“量”上的規模化,IDC 報告顯示,2022 年我國物聯網連接數達56億,其中公共設施行業物聯網連接數約為14.4億個,窄帶物聯網規模成全球最大。然而,由于物聯網本身“紡錘型”結構,應用碎片化問題突出,基礎設施無法有效的共享共用,制約了優勢資源的統籌和利用,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應盡快從“量”的突破轉向“質”的發展。國家層面應進行戰略布局,可推動構建新型物聯網集約化云平臺,促進現有基礎設施的共享共用;地方主管部門應進行統籌定位,有計劃分層級對現有物聯網基礎設施進行集約化管理和整合,提高優勢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集約化基礎設施建設時應統籌考慮海量數據的隱私保護問題,通過構建數據分級分類保護體系,對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和個人數據進行確權,有效保護數據流通安全。
二是創新物聯網商業模式,釋放數據要素潛能,加快物理網規模化發展。商業模式是當前物聯網平臺企業面臨的最大痛點,不同類型平臺借助資深資源形成一些商業模式,如訂閱模式、私有云模式、集成模式、廣告模式等,然而由于現有商業模式的局限性,大部分平臺仍處于長期虧損狀態,未能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進行數據變現或成背后主要原因。未來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應打破現有物聯網架構造成的網絡孤島效應,重點關注平臺間數據的互操作性,推動數據的互聯互通,提升數據的變現能力。基于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構建的網絡互聯和數字交互模型,能夠實現來自不同傳感器設備、不同物聯網平臺數據間的互操作與信息集成,形成數字空間與物理世界融合的智能化決策閉環,有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三是打造物聯網終端安全產品,筑牢安全防護墻,實現物聯網高價值發展。隨著物聯網產業規模不斷增加,物聯網安全風險也大幅提升。據SAM Seamless Network報告指出2021年有十億級 IoT 設備遭到了攻擊,終端設備成為網絡攻擊首選。解決物聯網設備安全問題,除了要求設備本身需要具備更強大的安全性能和功能外,還應該從國家總體戰略布局、安全立法、產品安全認證等方面構建完善的安全防護機制。基于工業互聯網對工業設備的安全認證需求提出的主動標識載體技術,已在熱力儀表、網聯汽車、智能終端、工業傳感器等行業完成兩千余萬規模化部署,對保障設備安全生產和全生命周期追蹤與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或能成為解決物聯網設備安全問題的重要技術手段。
穩中求進,實中求效。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矢志不渝、篤行不怠,以物聯網的高質量發展,譜寫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再到萬物信聯的新世界,讓物聯網在數字經濟全面發展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