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9月4日——隨著推動數據要素建設的相關政策密集落地,數據已經深入到企業的生產、流通、服務等環節,深刻地激發著企業的創新、改變著產業鏈的發展方式。區塊鏈作為數據要素流轉的可信基礎設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此推動下,盡管2022年市場受到經濟環境下行以及匯率波動的負向影響,中國區塊鏈市場整體規模仍保持了上漲態勢。IDC調研顯示,2022年中國BaaS市場以20.8%的增速實現2.3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中國政府行業區塊鏈軟件市場達到2.2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市場增速達到37.3%。
BaaS市場已經進入技術深化、多行業滲透、場景應用為核心驅動的發展階段:
技術持續迭代,性能提升、技術融合仍為核心:區塊鏈性能決定著去中心化模式下的并發交易處理及效率,一直是廠商進行技術提升的焦點。
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技術提供商不斷進行共識算法、編譯技術、大規模組網方向上的創新與能力,目前業界區塊鏈TPS普遍達到10萬級。此外,行業用戶的訴求已經不僅限于區塊鏈的創新性試點,而開始更多的強調數據從采集到流轉的端到端的可信,需要區塊鏈結合更多技術從而扎實解決產業問題。在這一廣泛需求下,“區塊鏈+IoT”、“區塊鏈+隱私計算”的技術融合方案開始從試點走向落地普及。
當前,以“區塊鏈+IoT”實現設備數字化、可信化,推動農業、工業等溯源場景應用的模式應用已經較為廣泛。以“區塊鏈+隱私計算”助推的數據要素流轉場景也在政府、金融等行業開始普及,進一步加強數據匯聚融合、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
金融及政府核心行業增長減緩,制造及公共事業行業用戶開始區塊鏈部署:IDC調研發現,政府和金融仍是在BaaS產品投資的前兩大行業,但與此同時,制造業與公共事業(電力行業)在區塊鏈平臺的建設開始凸顯。
舉例來說,制造業中汽車制造業正在經歷“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浪潮,在這一變革趨勢下車企及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開始掌握更多的有關汽車、行駛、道路有關的數據。大量數據的積累一方面為數據合規管理帶來挑戰,但也為車企利用數據進行售后維護、金融服務等增值業務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將區塊鏈作為可信基建逐漸成為車企參與數據監管、聯合進行金融服務的新的投資方向。又比如,隨著共用充電樁開始普及,相關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利用區塊鏈可信記載運營數據,撬動投資完成商業初期啟動。下圖展示了各
行業2022年在BaaS平臺的投入占比。
市場格局方面:區塊鏈平臺類企業進入洗牌階段,未能在早期取得先機的企業BaaS業務
逐漸被市場所淘汰,整體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增強。2022年中國BaaS市場廠商份額概況如下圖所示:
中國政府行業區塊鏈軟件市場逆勢增長,圍繞數據要素的流通、應用的區塊鏈項目開始攀升,基建平臺型項目規模與個數增長減緩:
區塊鏈基礎設施相關投資增長減緩:在前期的技術創新發展階段,已有較多一批一、二城市對區塊鏈基礎設施進行了部署,底層平臺的投資滲透或升級需求開始放緩;同時,受疫情嚴峻形勢考驗,下沉市場對創新類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展相對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在基礎設施方向的投資增速。
但與此同時,應用類項目投資相對穩定:政務數字化變革的整體趨勢依舊強勁,區塊鏈在數據流轉、司法監督、產業中心等方向的應用型項目量級及數量增長較快。受數據要素、數字政府等細分領域政策激勵,數據要素+區塊鏈、數字政府+區塊鏈等應用方案整體市場的上升趨勢明顯,區塊鏈投資費用從創新技術應用逐漸轉為行業應用投入。
中國政府行業區塊鏈軟件市場的競爭格局如下所示:
IDC中國市場高級分析師洪婉婷表示,2022年是區塊鏈技術以NFT為市場熱點再次走向公眾視野的一年,盡管NFT在消費端市場已經出現明顯回落,但可喜的是,通過研究我們看到區塊鏈在產業端已經不僅能夠在政府、金融等典型應用行業持續深化,更是在經濟下行的周期中持續向制造、公共事業等更多行業拓展并實現增長。這一現象證明了區塊鏈技術的韌性以及在數據要素發展中作為可信基礎設施的必然性與必要性。當前,中國區塊鏈產業已經走入深水期,新興技術疊加實現數據可信閉環流轉、以場景應用帶動平臺建設發展已經成為區塊鏈市場必然的發展趨勢。未來,技術提供商不僅需要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技術,更需要能夠充分解決用戶的場景痛點并把握業務趨勢,才能夠在不斷集中化的市場發展中取得持續性的優勢。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