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還未全(quan)面普及,6G爭奪戰(zhan)已(yi)經打響。
2021年(nian)以來,馬斯克的“星(xing)(xing)鏈”衛星(xing)(xing)先后兩(liang)次(ci)接近中國空間站,“天宮”被迫兩(liang)次(ci)“緊急避(bi)險”。
當前,以Space X、OneWeb為(wei)代(dai)(dai)表的(de)歐美企業正(zheng)掀起一(yi)場聲勢浩大的(de) “太(tai)空(kong)圈地”運動(dong)。表面上看,是對太(tai)空(kong)資源的(de)爭奪,實(shi)質上卻(que)是對即(ji)將(jiang)來臨(lin)的(de)6G時代(dai)(dai)進(jin)行(xing)搶先布局。
1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動通信 (6G) 技術,加快推進衛星通信網絡。顯然,6G已然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按照“十(shi)年磨一G”的行業定律:2019年,5G正式(shi)商用,2030年6G即將迎(ying)來正式(shi)的產業化落(luo)地。
提前備戰下(xia)一代(dai)通信(xin)(xin)技術,進行前瞻性的研發和專利儲備,是(shi)搶占未來信(xin)(xin)息產業制高點的關鍵。
在新一輪技(ji)術(shu)革命爆(bao)發的前夜,正是布局(ju)6G板(ban)塊的大好時機。
如果說4G是鏈接人與人,5G是賦能垂直產業,那么6G則是 鏈接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紐帶,支撐起“萬物智聯”的基石,更是實現“數字孿生”世界的底層技術。
2021爆發的元宇宙將加(jia)速6G的(de)落地和普(pu)及(ji),因(yin)為元宇(yu)宙的(de)宏大世界,既(ji)需(xu)要(yao)XR等智能設備,還需(xu)要(yao)區塊鏈、NFT加(jia)密(mi)協議,而所(suo)有這(zhe)一切都要(yao)以6G作(zuo)為基礎架構。
相比(bi)5G,6G的技術指標堪稱躍進式升級(ji):運行速度可以(yi)達(da)到TB級(ji)別,延遲(chi)率僅是(shi)微(wei)秒 (百萬分(fen)之(zhi)一秒) 級(ji),不僅增加(jia)了通信安全性,覆蓋范圍更是(shi)天地空全融合。
數據來源:國(guo)海證(zheng)券
“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并跑、5G超越”, 我國在6G專利技術上處于領跑地位。
據日本的調查顯示,在通信技術、量子技術、基站和人工智能等9個(ge)核心技(ji)術領域,6G的專利(li)數相(xiang)比較來看,中國(guo)占據了40.3%,位居(ju)世界第(di)一,領先美國(guo) (35.2%) 、日本 (9.9%) 和(he)歐洲(zhou) (8.9%) 。
基于6G的獨特優勢,其技術趨勢集中在 天地大融合技術、超維度天線技術和太赫茲波段等方面。
工信部6G研究組發布的白皮書指出,6G將呈現出 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特征,創(chuang)造出八大落地場景:沉(chen)浸式云XR、全息通信(xin)、感(gan)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xin)感(gan)知、普(pu)惠智能、數字孿生和(he)全域覆蓋。
巨大的應用場景催生更加龐大的市場規模,據中國移動預測,到2025年, 5G將拉動國內近10萬億元的市場規模,而6G商用后將引爆更大的想象空間。
6G要解決(jue)的(de)是無處(chu)不在的(de)智能互聯,因此(ci)當前的(de)移動(dong)通信基礎設施必會面臨重(zhong)構。
從5G到6G,技術的躍進式(shi)演進,將(jiang)帶動各種前沿(yan)科(ke)技逐步產(chan)業化落地(di),催(cui)生出巨(ju)大的投資機遇。
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中就指出,要加快布局衛星通信網絡,推動衛星互聯網建設。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 衛星互聯網的布局將加速推進。
上世紀80年代起,人類便開始探索通過發射衛星進行全球通信, 銥星和摩托羅拉合作的“銥星計劃”、勞拉和高通發起的“全球通”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2014年開(kai)始,馬(ma)斯克的SpaceX、印度電信大(da)亨蘇尼爾·米塔爾主導的OneWeb,開(kai)始向太空進(jin)發。“星鏈計劃”中,Space X就計劃發射4.2萬顆衛星,實(shi)現全球網絡覆蓋。
1月16日(ri),馬(ma)斯克發(fa)推稱(cheng):1469顆“星(xing)鏈”衛星(xing)處在運行狀態(tai),激(ji)光鏈接即將激(ji)活。
星(xing)鏈(lian)目(mu)前的(de)試(shi)用速度已經超過200Mbps,速度超過了美國(guo)95%的(de)寬帶,是5G的(de)2倍。
但這還(huan)遠(yuan)(yuan)遠(yuan)(yuan)不及6G的(de)水平。6G的(de)網絡延遲是微秒級(ji)別(bie),而星鏈目前的(de)延遲在20毫秒到40毫秒之(zhi)間(jian)。
衛星是一種容量低的互聯網接入方式,想要實(shi)現全球覆蓋,需要發射更多的衛星才能夠保持高網速。這也馬斯(si)克計(ji)劃發射4.2萬顆(ke)衛星的原因。
未來的移動通信技術的比拼已經從地面上升到太空。我國已有多家企業開始布局, 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分別拿出了“鴻雁星座”和“虹云工程”計劃,并發射了試驗衛星。
根據計劃 ,“鴻雁星座”要發射(she)(she)超(chao)過300顆(ke)低(di)軌(gui)衛星,“虹云工(gong)程”發射(she)(she)156顆(ke),再加上其他(ta)企業,“十四五”期(qi)間(jian)的發射(she)(she)數量就高(gao)達2198顆(ke)。
美國衛星產業協會統計,2015-2018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增長年均保持在3%左右,2018達到2774億美元。賽迪智庫預計, 未來到2030年,我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將提速到千億級別。
由于衛星(xing)(xing)互(hu)聯(lian)網仍處在起步 階段,衛星(xing)(xing)制造、衛星(xing)(xing)發射、地面設備和衛星(xing)(xing)運營等(deng)上游產業將率先受益。
在衛星產業鏈中,衛星發射、衛星制造、地面設備及運營服務收入占比分別為2.24%、7.03%、45.13%和45.6%, 運維服務是最具價值的產業分支。不(bu)過,由于整個市場(chang)蛋糕的快速擴容,各個板塊的龍(long)頭企業(ye)都有機會。
2021年四(si)月,中(zhong)國(guo)衛星網絡集團 (“星網集團”) 正式(shi)掛(gua)牌成立,標(biao)志著(zhu)“國(guo)家隊”正式(shi)出(chu)征,我國(guo)衛星互(hu)聯(lian)網產業進入(ru)加速階段(duan)。
和而泰 (002402.SZ) 旗下的鋮昌科技 主營T/R微波毫米波射頻芯片,是國內唯一能夠承擔國家級大型發射任務的民營企業,其產品已經用于北斗二(er)代導航、衛(wei)星通信等重大項目。
T/R芯片主要(yao)用于雷達(da),特別是相(xiang)控陣(zhen)雷達(da),美國(guo)已(yi)將現役F-15C、F-15E、F-18E戰機全面升級(ji)為有源相(xiang)控陣(zhen)雷達(da),F22和F35則(ze)必須搭載;薩德(de)反導系(xi)統中單個相(xiang)控陣(zhen)系(xi)統就有多(duo)達(da)上萬個T/R組(zu)件。作為核心部 件,T/R芯片預(yu)估占雷達(da)成本的(de)40%-50%,足見 其重要(yao)地位。
而衛星T/R組件的(de)性(xing)能要求更高,鋮昌科技的(de)收(shou)入中超9成來自星載(zai)業(ye)務。
國金(jin)證(zheng)券測算,到(dao)2025年(nian)T/R芯片(pian)市(shi)場規模將提升至823億(yi)(yi)元(yuan),其中低軌衛星為150億(yi)(yi)元(yuan)。
由于行(xing)業(ye)(ye)壁壘極(ji)高,除鋮(cheng)昌科技外,國(guo)內掌握(wo)相控(kong)陣(zhen)T/R芯(xin)片(pian)的企(qi)業(ye)(ye)還有中國(guo)電科13所和55所,其每年(nian)出貨量在10-15億顆,而(er)鋮(cheng)昌科技僅能達到幾(ji)十萬顆,市占(zhan)率較低。
2018-2020年,鋮(cheng)昌科技實現營收(shou)9984.78萬元、1.33億元和1.75億元,扣非(fei)凈利潤0.49億元、0.64億元和0.81億元,呈(cheng)現快速(su)增(zeng)長的態勢。
隨著下游(you)市場需求(qiu)的(de)爆(bao)發(fa),作(zuo)為我國(guo)極(ji)少數(shu)的(de)“種子選手”,亦是資本市場的(de)“稀缺標的(de)”,鋮昌科技(ji)大有可(ke)為。
航天投入和產出的比值是1:10,衛星互聯網對下游應用市場規模的拉動可達上萬億元。因(yin)此,衛星應用及(ji)運營服務空間廣闊。
基于北斗(dou)(dou)產(chan)業(ye)的加速落地(di),北斗(dou)(dou)星通 (002151.SZ) 逐漸走出了過去的陰霾。其業(ye)務(wu)涉及北斗(dou)(dou)產(chan)業(ye)的上(shang)中下(xia)(xia)游,高精度衛(wei)星定位芯片(pian)在(zai)測繪(hui)、無人機(ji)和農機(ji)領域的應用,衛(wei)星導航業(ye)務(wu)2021年上(shang)半年收(shou)入7.7億元,同比增長(chang)24.11%;汽車智能(neng)網聯實(shi)現收(shou)入6.66億元,同比增長(chang)55%。下(xia)(xia)一(yi)代(dai)核心芯片(pian)的量產(chan),北斗(dou)(dou)三號系統(tong)的全面建成,業(ye)績(ji)有望繼續(xu)放量。
其次,航天科技旗下,主營(ying)衛星(xing)制造(zao)和應(ying)用的中國衛星(xing) (600118.SH) ;衛星(xing)空間段運營(ying)的中國衛通 (601698.SH) 等(deng),都(dou)將在衛星(xing)互聯網大戰略(lve)中受(shou)益。
太赫茲通信(xin)是電子(zi)學(xue)向光子(zi)學(xue)的過渡,它有效解決了(le)頻段資源日益(yi)稀(xi)缺的窘境(jing)。被認為是6G時代的核心(xin)通信(xin)技術。
2020年6月,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xue)號(hao)”的衛星在太原成功發射,它將在太空進行太赫茲通(tong)信(xin)技術實(shi)驗,被稱為“全球首顆6G實(shi)驗衛星”。
近期,我國(guo)創造出全球太赫茲無線通信最(zui)高實(shi)時傳輸紀錄(lu),顯示出在該(gai)領(ling)域的領(ling)先(xian)地位。
除了移(yi)動通信外,太赫(he)茲還廣泛應用于大型安檢儀器(qi)、精密醫療儀器(qi)以(yi)及(ji)軍工雷達等領域。
中國聯(lian)通已(yi)成(cheng)立太赫茲聯(lian)合創新中心;天銀機(ji)電 (300342.SZ) 子公司(si)華(hua)清瑞達曾承接了解(jie)放(fang)軍某部的太赫茲通信技術實驗項目,并(bing)已(yi)成(cheng)功(gong)交付,是上市公司(si)中極少的已(yi)經產生(sheng)業績的企業。
從5G到6G,超大規模天線技術持續升級,超大規模的智能天線將可以應用于高鐵、飛機(ji)等高速(su)場景(jing)、城市(shi)宏(hong)覆蓋(gai)、精(jing)準定位(wei)等領(ling)域,實現全域覆蓋(gai)下的無邊(bian)界鏈接。
其中, 智能超表面(RIS)和電磁波角動能是兩大研究方向。智能超表面可以使(shi)天線更智能,通過重構傳播環境,實(shi)現(xian)低(di)成本低(di)功耗(hao)的(de)大規模使(shi)用;電磁波角動能則可以實(shi)現(xian)不消(xiao)耗(hao)額外(wai)頻譜和時間(jian)的(de)情況下(xia),提升頻譜效率。
當前,工信部IMT-2030 (6G) 推進組已經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興通訊、華為、紫光展銳等進行相關的技術研發。 中興通訊則攜手中國聯通,完成了業界首個智能超表面反射面板在5G中頻的技術測試。
不過(guo),超大規(gui)模天線(xian)技術研發還處于理(li)論認證和實驗階(jie)段,產業(ye)落地還面臨(lin)很多不確定性,還遠未(wei)給(gei)相關企業(ye)貢獻業(ye)績。
相(xiang)比(bi)較來看,6G產(chan) 業(ye)(ye)中的衛星互聯(lian)網是產(chan)業(ye)(ye)落地的前(qian)提和基石, 目前(qian)已經進入(ru)加速推(tui)進階段,相(xiang)比(bi)太赫茲(zi)和超維(wei)度天(tian)線,更值得(de)重點關(guan)注。
每當新一(yi)代移動(dong)通信啟(qi)動(dong)商用時,下一(yi)代移動(dong)通信的(de)研究就已開始啟(qi)動(dong),站在當下的(de)時間點,撬動(dong)超10萬億規模(mo)的(de)6G時代,正加速到(dao)來。
作為下一代信息產(chan)業的制高點,這又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
免責聲明: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