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騰訊財報數據,截至2021年底,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為12.68億,QQ智能終端的月活躍賬戶數為5.52億。基于社交生態產生的變現形式如視頻號、小程序、朋友圈廣告等,是騰訊網絡廣告收入的重要組成,直觀表現為:2021年騰訊網絡廣告收入為886.66億元,其中753億元來自“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類別。
另外一條可參考數據是,截至2021年底中國移動的物聯網智能連接數為10.49億,被劃分到政企業務的全年物聯網收入總額為114億元人民幣,占集團總營收比例為1.34%。
此外在消費物聯網市場,小米集團披露截至2021年底AIoT平臺連接設備數(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機及筆記本電腦)4.34億,2021全年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為8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1%,主要由于智能電視、智能空調、小米平板等產品銷售額增加。
事實上,以上3組數據雖然都提及連接量,但卻是3類不同的商業模式:
1.微信代表的(de)互聯網模式,核(he)心(xin)特(te)點在于流量(liang),而微信憑借(jie)超大規(gui)模的(de)用戶數成為不可忽視(shi)的(de)流量(liang)入口。
這一優勢甚(shen)至(zhi)復制到了騰(teng)訊(xun)云做(zuo)IoT業(ye)(ye)務的(de)產品(pin)打磨,即2019年就(jiu)推出了以(yi)微信(xin)小程序為載體的(de),可面向消(xiao)費(fei)者(zhe)的(de)應用入口——騰(teng)訊(xun)連連產品(pin),以(yi)消(xiao)費(fei)者(zhe)日常生(sheng)活(huo)(huo)中更熟悉的(de)方(fang)式,幫助盤活(huo)(huo)物聯設備的(de)活(huo)(huo)躍率和增加(jia)增值業(ye)(ye)務收(shou)入。
2.運營商(shang)參與物聯網(wang)商(shang)業的優勢(shi),在(zai)于(yu)更(geng)廣泛(fan)的連接能(neng)力,因此早期多是以搭建連接管理平臺(tai)為主,同時在(zai)向綜合型使(shi)能(neng)平臺(tai)演(yan)進。
但是,物聯網價值(zhi)鏈上連接的(de)價值(zhi)最低,大約僅為10%,這才導致了相較于片(pian)面追求連接數增長,運營商們更(geng)看重選擇合適的(de)垂直行業(ye),觸及(ji)更(geng)活(huo)躍、更(geng)高價值(zhi)的(de)連接及(ji)應(ying)用。
3.直(zhi)接(jie)面(mian)向C端消(xiao)費者(zhe)銷(xiao)售智能硬件的廠商,平(ping)臺(tai)上設備連(lian)接(jie)數(shu)(shu)往往代表其(qi)智能硬件產品的銷(xiao)量(liang)水(shui)平(ping),故連(lian)接(jie)數(shu)(shu)對其(qi)來說是(shi)重(zhong)要、可披露的指標。
圖表(biao).各品牌(pai)平(ping)臺上智(zhi)能設備連接數 數據(ju)來源(yuan):各公(gong)司官方數據(ju) 制表(biao):物(wu)聯(lian)傳媒
當然,以上3種類型也不能涵蓋物聯網所有的商業模式。根據工信部2021年11月數據,我國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超過100個,連接設備數量超過7600萬臺套。
盡(jin)管此(ci)時“100多個平臺共同(tong)組成的(de)(de)7600萬臺套連接量(liang)”這個數(shu)字無法與以上任何一家廠商的(de)(de)“億(yi)級”連接量(liang)作(zuo)比,連接量(liang)在工(gong)業行(xing)業也可以算(suan)是參考數(shu)據,但除此(ci)以外,接入(ru)設(she)備(bei)的(de)(de)資產價值、服務的(de)(de)行(xing)業類型、服務的(de)(de)客戶數(shu)量(liang)更(geng)是關鍵。
總而言之,按照IDC、IoT Analytics等研究機構的預測:全球物聯網設備發貨數量將持續攀升至百億(yi)級別,到2025年將創造由連接、應用、平臺與服務等共同組成的萬億美元市場空間。與這一數據同樣的邏輯模式,眼下很多公司的物聯網平臺、大數據平臺、AI平臺正在形成合力助力客戶開發增值業務,支撐這種目標的前提條件正是部分物聯網平臺連接設備數量初具規模,匯聚了海量數據可以實現進一步開發,進而獲取更大營收。
圖表:歷年全球物聯網(wang)設備連(lian)接數(shu)及預測 數(shu)據來源:IoT Analytics
假如(ru)有足(zu)夠多的價值數(shu)據積累(lei)
能做出多大生意(yi)?
設備(bei)接(jie)入以后,物(wu)聯網核心(xin)價值在于數(shu)據,這一點被行(xing)業(ye)普遍認同(tong)。
在近期由物聯傳媒、AIoT星圖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2中國物聯網平臺產業研究報告中(文末海報附下載方式),歸納了物聯網公司經營過程中沉淀下來的兩種數據內容:
第(di)一類(lei)沉淀下來的是消費端(duan)用戶數據(ju)。
最典(dian)型(xing)的(de)是智能硬件品牌(pai)通過平臺上的(de)算法及工具研究用(yong)(yong)戶的(de)使用(yong)(yong)習慣及偏好,一方(fang)面(mian)(mian)提高用(yong)(yong)戶的(de)使用(yong)(yong)體(ti)驗(yan),另(ling)一方(fang)面(mian)(mian)可(ke)以支撐開展一些廣告服(fu)務(wu)、用(yong)(yong)戶變(bian)現(xian)服(fu)務(wu),這類路徑與互聯網(wang)模式有些相似。
第(di)二類沉淀下來的是垂直行業知識(shi)和相關的數(shu)據庫(ku)、算(suan)法工(gong)具。
最典型如工業(ye)場(chang)景,當生產現場(chang)設(she)備數(shu)據源(yuan)(yuan)源(yuan)(yuan)不斷上傳(chuan)時(shi),只(zhi)看設(she)備物聯的部分或許大同(tong)小(xiao)異,但廠商(shang)們往往在此基礎(chu)上沉淀大數(shu)據平(ping)臺、AI平(ping)臺,目(mu)的為了豐富平(ping)臺產品功能(neng),以(yi)便支(zhi)撐更上層的應用(yong),更有價值的項目(mu)實(shi)施效果。
在(zai)該(gai)類情況中,最為關鍵的(de)是掌(zhang)握(wo)行業(ye)Know-how而(er)構(gou)筑起競爭壁壘,以(yi)及在(zai)物聯網領域形(xing)成可快速復(fu)制應(ying)用的(de)產品或工具。
甚(shen)至近年來更強烈(lie)的(de)(de)趨勢是:在大環境(jing)的(de)(de)影響(xiang)下,很多行業(ye)已經度過了高速、規模(mo)增(zeng)長的(de)(de)階段。
例如(ru)一部分可(ke)穿戴市場(chang)由于產(chan)品功能升級(ji)有限、民眾消(xiao)費情(qing)緒趨向(xiang)保守的原因而出貨量(liang)(liang)下滑,此時需(xu)要廠(chang)商開發新的功能亮點(dian),同時利用數據挖(wa)掘增值服務,運營存量(liang)(liang)用戶;
例如(ru)當疫情反復造成部分行業貨運(yun)總量增(zeng)長放(fang)緩時,不僅是單(dan)一貨物運(yun)輸,此時具(ju)有數據智能(neng)、具(ju)備貨運(yun)環節全(quan)鏈貫通能(neng)力(li)的企業更具(ju)競爭力(li)。
物(wu)聯網生意經:
堅持在(zai)正確的路(lu)徑上(shang)積累
盡管(guan)開篇將微信的連接(jie)規模作為引(yin)入,物聯(lian)網(wang)生意卻不似互聯(lian)網(wang)般快(kuai)速迭代可復制(zhi)。一切都需(xu)要理解(jie)行業(ye)痛點,了(le)解(jie)行業(ye)know-how、掌握使用細分(fen)行業(ye)生產(chan)或運(yun)營數據的方法(fa),最(zui)終獲得客戶信任并(bing)為之提供(gong)長期服(fu)務。
但(dan)盡管探索的時間相(xiang)對更長,有(you)企業(ye)(ye)在(zai)接受2022中(zhong)國物(wu)聯網平臺產業(ye)(ye)研究報告(gao)調研中(zhong)表示:
“就像外賣(mai)、地圖、電商(shang)、支付這些(xie)領域能作(zuo)為獨立分(fen)(fen)支發展(zhan),物聯網產(chan)業(ye)內(nei)也會(hui)存在細分(fen)(fen)的(de)功(gong)能點支持產(chan)生有競(jing)爭(zheng)力的(de)企業(ye)。他們的(de)特性是懂行業(ye),產(chan)品及方案具有低成本、部署周(zhou)期較短、可快(kuai)速復(fu)制(zhi)的(de)特點,非(fei)常具有競(jing)爭(zheng)力。”
在(zai)多年扎根行業(ye)后,這些企業(ye)正(zheng)在(zai)或將要進入行業(ye)視野(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