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云(yun)平臺(tai)定位于(yu)物(wu)(wu)聯網(wang)技(ji)術的中(zhong)間核心層(ceng),向(xiang)下(xia)連接智(zhi)能(neng)化設備,向(xiang)上承接應用(yong)層(ceng),能(neng)夠通過(guo)分析將數(shu)據向(xiang)下(xia)游(you)應用(yong)賦能(neng)。但隨(sui)著云(yun)計算(suan)產業(ye)的深入發展,物(wu)(wu)聯網(wang)云(yun)平臺(tai)的洗牌和淘汰一直在持續進行。
本周二,阿里(li)智能(neng)運營(ying)團隊(dui)發(fa)布了一則(ze)公(gong)告稱:由于(yu)業務調整和(he)技(ji)術(shu)方案不再適(shi)宜未來客(ke)戶(hu)需(xu)求(qiu),原(yuan)阿里(li)智能(neng)云物聯平臺將(jiang)暫停開展拓客(ke)運營(ying)工作,終止(zhi)所有(you)已簽(qian)署合(he)約。同時,該(gai)公(gong)告還(huan)表示到10月25日,與(yu)平臺合(he)作運營(ying)方阿里(li)云計算有(you)限公(gong)司(si)或浙江天貓技(ji)術(shu)有(you)限公(gong)司(si)已簽(qian)署的(de)尚在有(you)效期(qi)間的(de)協(xie)議均(jun)將(jiang)終止(zhi),已過有(you)效期(qi)的(de)將(jiang)不再續約。
此外,與平臺配套(tao)的(de)(de)用戶(hu)(hu)端軟件(jian)“阿里(li)智(zhi)能(neng)(neng)”APP也于7月26日起從各(ge)大應用商店下架,后續將僅針對存量用戶(hu)(hu)提供服(fu)務。從阿里(li)智(zhi)能(neng)(neng)APP的(de)(de)操作界面上可以看出,這(zhe)是一款(kuan)類似于“米家”的(de)(de)軟件(jian),可以連(lian)接(jie)用戶(hu)(hu)的(de)(de)各(ge)類智(zhi)能(neng)(neng)設(she)備,并(bing)通過手機進行(xing)控制和管理,并(bing)且進行(xing)部分自動化的(de)(de)設(she)置(zhi)。
官方消息透露,阿里智能APP服務已逐步由阿里云與天貓精靈的IoT新平臺承接。
針對(dui)該事件(jian),業內人士眾說紛紜,甚(shen)至(zhi)出現(xian)了一些對(dui)物聯網平臺發(fa)展的負面言(yan)論。
就在剛才,前阿里云首席智聯網科學家丁險峰于朋友圈表示,停止服務的并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平臺,而更多像是一個App的后臺。不(bu)過,對于阿里(li)來說這或(huo)許只是運(yun)營和組織戰略發生了變動,但(dan)對其他物聯網云平臺來說,卻可能是在真(zhen)實經歷停止運(yun)營或(huo)者類似的灰暗時刻(ke)。
早在今年2月,曾以“中國云(yun)計(ji)算第(di)一股(gu)”身份上(shang)市的UCloud就發出官(guan)方通知:“ 因(yin)產(chan)品運營調整,物聯網UIoT公有云(yun)計(ji)劃在2022年3月31日0時(shi)下(xia)線,建立您(nin)在收到(dao)信(xin)息后(hou)盡快到(dao)控制臺確認并完成遷移(yi),下(xia)線后(hou)所有數據(ju)都不再保留,感謝大(da)家對UCloud的關注(zhu)和支持。”
其關(guan)停(ting)的UCloud物(wu)聯(lian)網(wang)(wang)通信云(yun)平臺(UIoT Core)主要為設備(bei)(bei)上云(yun)和產業(ye)互聯(lian)網(wang)(wang)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持,在設備(bei)(bei)和云(yun)端之間架(jia)起橋梁,支撐海量的設備(bei)(bei)上云(yun),同(tong)時(shi)(shi)也提供云(yun)端API,方便客戶的應(ying)用(yong)研發(fa)。而關(guan)停(ting)業(ye)務(wu)距離UCloud發(fa)布物(wu)聯(lian)網(wang)(wang)UIoT公有云(yun)服(fu)務(wu),不過(guo)才(cai)三年(nian)左右的時(shi)(shi)間。
物聯網云平臺基于PaaS發展,通常分為公有云與非公有云兩種模式(私有云、混合云、專有云等)。作為第三方的公有云廠商,UCloud在2012年創立之后,就通過自主研發并提供計算、網絡、存儲等IaaS和基礎PaaS產品,迅速占領市場。從財報可以看出,雖然近年來UCloud的營收不斷增長,但凈利潤卻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
另(ling)外,頭頂(ding)“全球IoT云平臺第一股”的涂(tu)鴉智能似乎近況也(ye)不美(mei)(mei)觀(guan),上(shang)市首日開盤(pan)跳漲28.5%,甚至超(chao)出了此前設定的17-20美(mei)(mei)元(yuan)區間的上(shang)限(xian),而如今(jin)收盤(pan)價已不足2美(mei)(mei)元(yuan),總市值也(ye)是大幅(fu)縮水至10.5億美(mei)(mei)金。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多與物聯網場景的碎片化脫不了關系。由于場景過于分散,不同場景之間的底層技術有所不同,各種底層協議之間難以相互打通,從而造成獲取的數據很難通過標準化和規模化來實現商用。
從目前來看,公有云的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需要大規模資金以及研發等的持續投入,想要在短時間內做到盈利卻非常困難。對于中小型的物聯網云平臺或公有云企業來說,如果沒有持續的現金流支撐,就不得不削減成本,相關業務的關停是最終的必然選擇。
在IoT Analytics發布的《2021物聯網平臺公司全景洞察報告》和《2021物聯網平臺公司名單》中,可以看出,全球物聯網平臺公司的增長趨勢已經停止,甚至出現了下降的現象,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停止運營的物聯網平臺公司比新增的數量還要多。
圖源(yuan):IoT Analytics
根據(ju)(ju)報告的(de)(de)數據(ju)(ju),全(quan)球范圍內的(de)(de)物聯網(wang)平(ping)臺(tai)(tai)企業(ye)由2015年(nian)(nian)的(de)(de)260家(jia)、2017年(nian)(nian)的(de)(de)450家(jia)增(zeng)長(chang)至2019年(nian)(nian)的(de)(de)620家(jia),整體(ti)數量增(zeng)長(chang)了2.4倍,然而(er)從(cong)2019年(nian)(nian)開始,這一數字首(shou)次降低至2021年(nian)(nian)的(de)(de)613家(jia),而(er)且其中的(de)(de)188家(jia)公(gong)司,已(yi)經不再被(bei)認為是物聯網(wang)平(ping)臺(tai)(tai)公(gong)司。
不過,這一情況的發生背景并非云平臺市場整體低迷所致,相反,整個市場的規模還處于大幅的增長當中。
據今年5月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151.3億美元(約1021億人民幣),其中IaaS+PaaS市場在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長了43.0%。麥肯錫的深度報告也顯示,中國的公有云市場規模有望從 2021 年的 320 億美元增加到 2025 年的 900 億美元。在未來,雖然C端企業仍將是中國云服務發展的重要推手,但麥肯錫認為,工業和制造業會成為下一波云服務浪潮的領導者。
在此背景下,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前五大公有云已經占據了75%以上的份額,市場集中度在逐步提升,強者恒強的局面已經成為云計算行業常態,更多的資源也在不斷向頭部企業傾斜,留給中小型企業的空間越來越少。
對于物聯網云平臺為何會發展成現在的樣子,物聯網智庫在(zai)之前曾總結了以(yi)下四方面原因:
第一 ,由于入不敷出又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很多企業放棄了對物聯網平臺的繼續投資
2015年,三星推出了自己的物聯網平臺Artik,這是(shi)整合了軟硬件及云服務的一體化平臺,針(zhen)對量(liang)產型家(jia)(jia)電產品設(she)計。截止2018年底,已有85家(jia)(jia)合作(zuo)伙伴與Artik建立合作(zuo)。
具體來說,三星提供Artik710、710s、530、530s、530s1G、520、520s、305s、053、053s、055s、030和020等模塊型(xing)號,并(bing)將Artik物聯(lian)網平臺分為(wei)兩個大的(de)系列,一個系列適用于(yu)對低功耗(hao)、輕便、成(cheng)本(ben)較敏感的(de)設備類(lei)型(xing),另一個系列適用于(yu)高(gao)端網關和多媒體應用。同(tong)時Artik還支持對設備集群的(de)管理,數(shu)據(ju)分析和可視化。
從(cong)這樣精細的(de)布局中,可見三星(xing)對于物聯網的(de)重視(shi)。然而(er),努力卻(que)沒有收獲預(yu)期中的(de)果實——2019年初,三星(xing)低調宣布解(jie)散Artik物聯網平臺團隊,停止發展相關業務。為什么會(hui)這樣呢?
這是因為雖(sui)然(ran)表(biao)面(mian)上合作(zuo)伙(huo)伴眾多,但實際推出(chu)(chu)的采用Artik平(ping)臺的家電產品卻(que)屈指可數,并未(wei)取得實際的成果。Artik平(ping)臺面(mian)臨的問題很普(pu)遍,物(wu)聯網平(ping)臺的實施(shi)和部署(shu)既耗時又(you)燒(shao)錢,在物(wu)聯網平(ping)臺上開(kai)發可以(yi)(yi)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應用程序和解(jie)決(jue)方案,需要很高(gao)的投(tou)入和代價。當(dang)計算投(tou)資回報(bao)率(lv)時,Artik歷經四年的投(tou)入,最后(hou)卻(que)發現入不敷(fu)出(chu)(chu)。尤其是對于三星這種大企(qi)業,Artik物(wu)聯網平(ping)臺的收入與其他業務對比(bi),更加微不足道,所以(yi)(yi)自然(ran)落到了被放棄(qi)的下場。
連三(san)星這樣資金實力雄厚的大企業(ye)都扛不住一直(zhi)為平臺燒錢,何況其它(ta)(ta)體量不如它(ta)(ta)的企業(ye)呢。
第二,很多物聯網平臺公司轉變了商業模式
在(zai)IoT Analytics于2019年(nian)確定的620家物聯(lian)網平臺公司中,2021年(nian)時仍然保(bao)持活躍的還有(you)426家。然而,其中有(you)188家公司不再被認(ren)為是物聯(lian)網平臺公司:
26%的公(gong)司已不復(fu)存在且不再提(ti)供服務,例如(ru) DevicHub.net、 iota Computing 和(he) Yoics。
24%的公司不(bu)(bu)再關注(zhu)(zhu)物聯網,但(dan)仍提供一(yi)(yi)個平(ping)臺。埃森(sen)哲(Accenture)就是一(yi)(yi)個例子,它將“Insights Platform” 重新命名(ming)為(wei) “AIP +” 后提供了(le)一(yi)(yi)系列模塊化的、預先集成的 AI 服務(wu)和功能,而不(bu)(bu)再專(zhuan)注(zhu)(zhu)于(yu)物聯網。
21%的公司已經轉向銷售物聯網應用或者垂直領(ling)域(yu)的(de)解(jie)決方案。
這(zhe)個現象(xiang)(xiang)非常的有(you)意(yi)思(si),尤其值(zhi)得(de)我們(men)關注。此前,很多公司(si)的平臺(tai)是怎么形成(cheng)(cheng)的呢?最開始,大家可能(neng)在做(zuo)項目(mu),做(zuo)項目(mu)的過程(cheng)中會有(you)一些工具產生,當把這(zhe)樣的工具用于更(geng)多的項目(mu)時,工具就會變成(cheng)(cheng)通(tong)用的產品(pin),而(er)產品(pin)再(zai)往上迭代,通(tong)過把共性的東西抽象(xiang)(xiang)出來(lai),就會形成(cheng)(cheng)平臺(tai)。
按照理想中的(de)(de)情形(xing),如果平(ping)(ping)臺做得好(hao),應(ying)該會吸引很多開(kai)發(fa)者基于(yu)自身的(de)(de)平(ping)(ping)臺開(kai)發(fa)功能多樣的(de)(de)SaaS應(ying)用(yong)(yong),形(xing)成充滿活力的(de)(de)生(sheng)態。然而(er),在實踐的(de)(de)過程(cheng)中,很多企業逐漸(jian)發(fa)現想成為好(hao)PaaS簡(jian)直(zhi)太難了,反而(er)是直(zhi)接(jie)提(ti)供SaaS應(ying)用(yong)(yong)更(geng)容(rong)易直(zhi)接(jie)為用(yong)(yong)戶創造價值,實現盈利。
在過去的(de)兩(liang)年里,有30家平(ping)(ping)臺(tai)公(gong)司(si)已經轉(zhuan)向(xiang)了提供應用程序或垂直的(de)解(jie)決方案,而(er)不是(shi)橫向(xiang)的(de)物聯(lian)網(wang)平(ping)(ping)臺(tai);10家公(gong)司(si)開始提供安(an)全平(ping)(ping)臺(tai)。這些(xie)公(gong)司(si)沒(mei)有選擇與其它620家公(gong)司(si)直接競(jing)爭(zheng),也(ye)沒(mei)有投入數百萬美元(yuan)維護(hu)高度模塊(kuai)化和可擴展的(de)軟件平(ping)(ping)臺(tai),而(er)是(shi)選擇滿足特定(ding)應用程序的(de)需求,使它們能(neng)夠在特定(ding)解(jie)決方案中(zhong)建(jian)立(li)競(jing)爭(zheng)優勢。
這種轉向(xiang)解決(jue)方(fang)案的趨勢比顯示出(chu)來的數字還要多,現在(zai)大(da)多數物(wu)聯網平臺公司在(zai)提(ti)供平臺服務的同(tong)時(shi)也提(ti)供垂直(zhi)解決(jue)方(fang)案。
第三,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購買而非自建物聯網平臺
物聯網平臺(tai)(tai)數量(liang)停(ting)止增長的另一(yi)個重(zhong)要原因(yin)是越(yue)來(lai)越(yue)多(duo)的客戶選擇購買而非自(zi)建物聯網平臺(tai)(tai)。
過去(qu)很長一(yi)段時間,肉眼可見推出平臺的(de)企業越(yue)來越(yue)多,平臺幾(ji)乎成為物聯網企業的(de)“標配(pei)”。但平臺本身就(jiu)是(shi)一(yi)個(ge)門(men)檻(jian)很高的(de)領域,于是(shi)那些(xie)沒經過深入思考就(jiu)盲目跟風(feng)的(de)平臺商就(jiu)都嘗到了苦果。
行業的(de)逐漸成熟,讓這種風(feng)氣正在趨于平息。這主要是(shi)因為,就當(dang)前(qian)的(de)技(ji)術成熟度和(he)窗(chuang)口(kou)期(qi)來說,物聯(lian)網底層基礎平臺已(yi)經(jing)非常(chang)成熟,針對不同細分市(shi)場,也能找到種類豐富的(de)、可選擇的(de)第三方(fang)物聯(lian)網平臺。
所(suo)以相比于(yu)從0開發建設一套(tao)平臺,最終(zhong)客戶們更傾向在(zai)市面(mian)上(shang)尋找有(you)哪些(xie)產品可以快速滿足需求。
第四,市場正進一步集中在少數供應商身上
物聯網平臺市場進一步集(ji)中,排名前10位的(de)(de)公(gong)司(si)目前控制著整個市場的(de)(de)近三分之二(65%) 的(de)(de)份額,而在2019年和(he)2016年,這一數字分別為58% 和(he)44% 。
微軟(ruan)、 AWS、谷歌云(yun)、阿里(li)巴(ba)巴(ba)和其他幾(ji)家巨頭公司已經成為(wei)市(shi)場(chang)領導者,他們(men)以每年50%以上的增長率繼續傲視整(zheng)個市(shi)場(chang)。
AWS和(he)微軟都在繼續(xu)為他(ta)們日益增長的物聯網(wang)平臺服務增加(jia)新的功能。去年(nian)早些時候,AWS 向用戶(hu)推出(chu)了 AWS SiteWise Edge,使得(de)客戶(hu)可(ke)以將他(ta)們的工業數據保存在本地(di)。
與此同(tong)時,大魚(yu)吃小魚(yu)的(de)現象(xiang)也持續在發生,自2019年以來,已(yi)經(jing)有(you)7家(jia)物聯網(wang)平臺公司被收(shou)購,自2015年IoT Analytics開始(shi)關注物聯網(wang)市場以來,已(yi)經(jing)有(you)84家(jia)物聯網(wang)平臺被收(shou)購。
大(da)多數被收購的物聯網平臺至(zhi)今仍在(zai)運行,例如(ru)2019年后被Cognizant 收購的 Brighttwolf 以及2020年4月被 T-Mobile 收購的Sprint’s Curiosity物聯網平臺,現已(yi)完全并入母公司。
寫在最后
據估計(ji),到2025年(nian)時物聯(lian)網設(she)備(bei)的連接數將突(tu)破150億(yi),這(zhe)一數字的持續增長(chang)在為物聯(lian)網云平(ping)臺(tai)的發展持續輸送養分,進而推動(dong)平(ping)臺(tai)從設(she)備(bei)、數據積(ji)聚的“量變”走向能夠挖掘(jue)數據價值的“質(zhi)變”。
雖然阿里(li)智(zhi)能(neng)APP以及UCloud物聯平臺等服務(wu)的(de)(de)關停令(ling)人唏噓,但這也為存活(huo)下來(lai)的(de)(de)企業(ye)指明了發展方向,只寄希望于(yu)打造標(biao)準化的(de)(de)云服務(wu)而無法(fa)滿足不(bu)(bu)同行業(ye)的(de)(de)個性化需求,未(wei)來(lai)將不(bu)(bu)再是行之有效的(de)(de)商業(ye)模式。
對于(yu)處(chu)在(zai)腰部(bu)且(qie)造血能力(li)不足的(de)中小型云平臺及云服(fu)務(wu)(wu)廠商來說,提供(gong)專業(ye)定(ding)制化(hua)的(de)云服(fu)務(wu)(wu)會(hui)是與頭部(bu)云平臺競爭的(de)一大優勢(shi),這也許意味著新機遇的(de)開始。
參考資料:
1.《阿里智(zhi)能APP下架,僅(jin)服務存(cun)量用戶》,智(zhi)能人居觀(guan)察
2.《國(guo)內云計算第一股關停IoT公有(you)云服務(wu)!物聯網平臺企(qi)業路在何方?》,物聯網智庫(ku)
3.《云(yun)計算第一股關停IoT公有云(yun)服(fu)務,腰部云(yun)廠商困局初現!》,新浪(lang)科技
4.《生存存疑(yi)?云計(ji)算(suan)第一股(gu)關停IoT公有(you)云服務》,Soft6軟(ruan)件(jian)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