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shi)我的第309篇專欄(lan)文章。
在我們跨入智(zhi)能物聯AIoT 2.0的門(men)檻之(zhi)時(shi),2023年已經漸行漸遠。
在2024伊始,讓我(wo)們一起回望那些仍舊余溫尚(shang)存的2023年AIoT閃耀時刻。
在這(zhe)篇文章中,我細致(zhi)地(di)梳(shu)理了過去一年全球(qiu)AIoT領域的重大進展,精心挑(tiao)選了10個最(zui)具影響力的物聯網新聞事件。
他們既是(shi)過去一(yi)年技術(shu)旅(lv)程的坐標(biao),也(ye)將成為未來發(fa)展的燈塔。
與此同時,在過去這段時間,智次方研究(jiu)團隊憑(ping)借對行業的(de)洞察和(he)對趨勢的(de)理解,凝練了6篇(pian)年度盤點(dian)文章,附上鏈接方便查閱:
接下來,就讓我們(men)一起(qi)穿越時空的隧道,回顧那些定義了2023年并繪制(zhi)了明天(tian)輪廓的關鍵里程碑。
如(ru)今,愈發飽(bao)和(he)的(de)國內(nei)市(shi)場(chang)引導著(zhu)中(zhong)國企業需要對外尋(xun)找全新機遇,才能在未(wei)來不確定的(de)市(shi)場(chang)博弈(yi)中(zhong)生存(cun)下(xia)去(qu)。
因(yin)此(ci),大(da)量中國企業撐(cheng)起“風(feng)帆”,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載往海外。
2023年最引人注目的國際物聯網項目中,印度全國2.5億臺智能電表推廣計劃位列其中。
這是(shi)印(yin)度政府一項雄心勃勃的舉措(cuo),計劃于2025年達成。
根據市場(chang)分析機構IoT Analytics的統計(ji),2023年年底(di)全(quan)球聯網IoT設備數(shu)量是167億(yi)個終端(duan)。印(yin)度試圖推(tui)廣(guang)的2.5億(yi)臺智(zhi)能(neng)電表,占全(quan)球物聯網終端(duan)的比例高達1.5%。
2023年,為了推動該項(xiang)目的進展并(bing)控制成本,印度(du)政府采用了總投資(TOTEX)的方(fang)法(fa)用于(yu)激勵,根據這(zhe)種方(fang)法(fa),政府將在項(xiang)目完成后發放總額為400億美元的補助(zhu),并(bing)按表計費。
但是,該項目進展緩慢,截至2023年12月,僅安裝了800萬臺智能電表。有研究機構認為,目標無法達成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國內的電表生產能力較低。
盡管如此,印度仍舊回避使用中國制造的智能電表。
一位不愿透(tou)露姓(xing)名的(de)印度(du)政府(fu)高級官員表示:“EESL(印度(du)國(guo)有企業能源效率(lv)服務有限公司(si))不得(de)進口中國(guo)智(zhi)能電(dian)表,因為這些電(dian)表連接(jie)到敏(min)感部(bu)門的(de)配電(dian)網絡。”
“我們的招標條件非常明確:任何供應商都需要在印度擁有制造工廠才有資格向我們供貨。”EESL董(dong)事(shi)總(zong)經理補充說。
無(wu)獨有(you)偶,2023年9月,美(mei)國(guo)聯邦通(tong)信(xin)委(wei)員會(FCC)主(zhu)席公開表示(shi),要求美(mei)國(guo)政府相(xiang)關機(ji)構考慮宣布包括移遠通(tong)信(xin)和廣和通(tong)在內的(de)中(zhong)國(guo)公司構成(cheng)國(guo)家安(an)全風險。
海外一些國家不斷拋出(chu)中(zhong)國物聯(lian)(lian)(lian)網“安全(quan)威脅”論,影響的不僅僅是蜂窩物聯(lian)(lian)(lian)網模組這一領域(yu),而是涉及到中(zhong)國物聯(lian)(lian)(lian)網出(chu)海整個產業鏈各環節。
目前,物聯網出海的環境日益復雜,國內企業需高度重視這一風向變化。最好提前規劃(hua),規避不必要的(de)風(feng)險(xian)。
2023年5月,在ITF World 2023半導體大會上,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浪潮將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即能(neng)理解、推理、并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智能(neng)系統,例如機器人(ren)、自動駕駛汽車、聊天機器人(ren)等(deng)。
根據2023年(nian)5月(yue)GGII發(fa)布的(de)報告(gao)預(yu)測,預(yu)計(ji)到(dao)2026年(nian),人形機器人在全(quan)(quan)球服務機器人市(shi)場中的(de)滲透率預(yu)計(ji)將(jiang)達到(dao)3.5%,市(shi)場規模超過20億(yi)美元,到(dao)2030年(nian)全(quan)(quan)球市(shi)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yi)美元。
參(can)考(kao)中(zhong)國服務機(ji)器人市(shi)場約占全球(qiu)市(shi)場25%的數值測算,2030年(nian)中(zhong)國人形機(ji)器人市(shi)場規模(mo)將(jiang)達50億美(mei)元。
2023年(nian)7月(yue),斯坦福大學李飛(fei)飛(fei)團隊(dui)公布(bu)了“具身智(zhi)能(neng)”的最新成果:VoxPoser,即大模型接(jie)入機(ji)(ji)器(qi)人,把(ba)復雜指令轉化成具體行(xing)動規劃,人類(lei)可(ke)以隨意地用自然語言(yan)給機(ji)(ji)器(qi)人下達指令,機(ji)(ji)器(qi)人也無需(xu)額外數據和訓(xun)練。
據悉,相比需要額外預訓練的傳統方法,這個方法用大模型指導機器人如何與環境進行交互,所以直接解決了機器人訓練數據稀缺的問題。
在中國的具身智能市場中,我們看到了來自各行各業的眾多玩家。
這些公司包括(kuo)了國(guo)內AI巨頭(tou)(tou)(科(ke)大(da)訊(xun)飛(fei)、商(shang)湯科(ke)技),智(zhi)能硬件領域(yu)的佼佼者(小米),傳統機(ji)器人公司(達闥科(ke)技、三(san)花(hua)智(zhi)控),跨界企業(鳴志(zhi)電(dian)器、虹(hong)軟科(ke)技),以及新(xin)晉獨(du)角獸企業(宇樹科(ke)技、智(zhi)元(yuan)機(ji)器人),紛(fen)紛(fen)涉足(zu),在市場中(zhong)嶄露頭(tou)(tou)角。
這(zhe)些不同背景的(de)(de)公司共同構(gou)成了中國具(ju)身智能(neng)市場的(de)(de)多元化格局(ju),共同推動著這(zhe)一領域的(de)(de)發展和創新。
2023年6月(yue),Apple發(fa)布(bu)了首個空間計算設備Apple Vision Pro,將數字內(nei)容無縫融入真實世界,讓用戶處在當下并(bing)與他人保持連接。
“這標志著計算技術新時代的開端。”蒂姆·庫克說,“如同Mac將我們帶入個人計算時代,iPhone將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Apple Vision Pro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空(kong)間計算(suan)是(shi)個(ge)新名詞,他是(shi)指一種技術,一種讓計算(suan)機理解物理世(shi)界的技術,并(bing)能以此為基礎,使真實世(shi)界和(he)數(shu)字世(shi)界無縫(feng)融合。
空間計算的主要組件包括AIoT、數字孿生、增強現實等。這些組件(jian)的有機結合(he),可以實現(xian)空間(jian)數據的采集、處理、分(fen)析(xi)和可視化,為各種應(ying)用提供(gong)技術支持。
例如,通過數字孿生技術(shu),可(ke)以對(dui)實際(ji)環境進行建模和仿真(zhen),為環境計算提(ti)供準確的(de)(de)數(shu)(shu)據;通(tong)過(guo)AIoT技術(shu),可(ke)以實時獲取各種傳感器的(de)(de)數(shu)(shu)據,為決策提(ti)供依據;通(tong)過(guo)VR、AR技術(shu),可(ke)以將數(shu)(shu)據可(ke)視化,為用戶(hu)提(ti)供更(geng)加(jia)直(zhi)觀(guan)的(de)(de)體驗。
就AIoT和空間計算而言,他們以兩種關鍵方式相互作用。
首先,AIoT傳(chuan)感器為空間(jian)計算應用程(cheng)序提供必要的數據。
空間計算本(ben)質上創(chuang)建了一個(ge)實時更新(xin)的現(xian)實世(shi)界(jie)(jie)的數(shu)字(zi)孿(luan)生,需要有關物理世(shi)界(jie)(jie)的實時數(shu)據,AIoT設備(bei)可以收集和傳輸該信息(xi)。
其(qi)次,空間計算(suan)服務(wu)可(ke)以指導AIoT設備,引導它們或激發某些動作(zuo)以響應給定空間中發生的事(shi)情。
比(bi)如,在消費類應(ying)用(yong)中(zhong),可(ke)以體現為像鋼鐵俠的主角托尼·斯塔(ta)克那樣,通過(guo)手勢和語音就能對(dui)人工智能賈(jia)維斯進(jin)行操作(zuo)指揮。
在企業類應用中,場景則更加(jia)廣泛。比如倉(cang)庫自(zi)動化(hua)(hua)、自(zi)動駕駛汽車和供應鏈自(zi)動化(hua)(hua)中的自(zi)主計算(suan)應用程序,可能會需(xu)要對空間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xi),以實現更加(jia)智能化(hua)(hua)的決(jue)策和支(zhi)持。
2023年8月,谷歌如約停止了(le)其IoT Core服務。
2023年12月(yue),阿里云砍掉(diao)IoT業(ye)務線的硬(ying)件集成業(ye)務并縮減相關人員(yuan),裁員(yuan)比(bi)例(li)超(chao)50%,該部門剩下的人員(yuan)將被打散并至其他業(ye)務。
共同調整(zheng)的,還(huan)有(you)為政企客戶定制(zhi)行業(ye)解(jie)決(jue)方案的項目制(zhi)業(ye)務(wu),混合云事業(ye)部部分(fen)團(tuan)隊裁員比例(li)達到30%。
谷歌云、阿里云的這一舉動,給物聯網業界各類企業敲響了警鐘,需要企業進一步慎重選擇物聯網平臺合作伙伴。
然而,有些企業并未效仿,比如AWS和微軟,反而在2023年擴展了其物聯網平臺服務。
微軟于(yu)2023年11月(yue)宣布了Azure IoT Operations,這(zhe)是(shi)由Azure Arc支持的(de)(de)Azure IoT產品組合的(de)(de)擴展。
它的目標是(shi)實(shi)現“具有本地數(shu)據(ju)(ju)處(chu)理和分析功能的云(yun)到邊緣數(shu)據(ju)(ju)平面,將干凈、有用的數(shu)據(ju)(ju)傳(chuan)輸到Microsoft Fabric等超(chao)大規模云(yun)服務,以實(shi)現統一(yi)的數(shu)據(ju)(ju)治(zhi)理和分析。”
AWS還宣布了2023年(nian)對其云平臺(tai)服務(wu)組合(he)的(de)多(duo)項物聯(lian)網擴展,包括西門子工業邊緣B2B市場上的(de)AWS IoT FleetWise視覺(jue)系統數據和AWS IoT SiteWise Edge(均于(yu)2023年(nian)11月)以及新的(de)開(kai)源、非代碼IoT儀表板應用程序,旨(zhi)在(zai)允許用戶可視化來自AWS IoT SiteWise服務(wu)的(de)數據并與之交(jiao)互(hu)。
2023年(nian)4月,SpaceX發射全球(qiu)第一顆5G衛(wei)星(xing),為物(wu)聯網帶來(lai)全球(qiu)連(lian)接。
Sateliot公司,一家總部位于(yu)西班牙的低地(di)球軌(gui)道(LEO)星座衛(wei)星運營(ying)商(shang),則是(shi)這顆衛(wei)星背(bei)后的企業(ye)。
這(zhe)顆(ke)名(ming)為Sateliot_0的(de)衛星約10公斤(jin)重(zhong),可在(zai)近(jin)地軌(gui)道提供數據中繼(ji)服務,屬于Sateliot_X衛星網(wang)絡中的(de)第一顆(ke)。
衛星運營商Sateliot想要利用250多顆5G衛星組成的這一衛星網絡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物聯網連接。
2023年7月,Sateliot公司和(he)西班牙跨國(guo)電信公司Telefónica宣布,他們在太空中漫游5G蜂窩網絡(luo)的端(duan)到端(duan)測試取得(de)了成功。
該設(she)備能夠在Telefónica的地面網絡和(he)Sateliot的非地面低地球軌道LEO衛星網絡之間(jian)切換,展示(shi)了(le)使用(yong)GSMA漫游實現兩(liang)種網絡類(lei)型的集成(cheng)。
Sateliot在一份聲明中寫(xie)道:“這(zhe)是有史以來地面蜂窩通信(xin)設施第一次與衛星連接無縫融合(he),Sateliot正在引領這(zhe)場革命。”
誠然,一個規模可觀的衛星物聯網市場正在加速崛起。
從衛星廠商、手機廠商、芯片廠商再到(dao)通(tong)信運營商,整個衛星(xing)物聯網生(sheng)態的(de)發展(zhan)正在全面(mian)加(jia)速。
綜合Omdia、ABI Research、麥肯(ken)錫等機構(gou)數(shu)據,預計(ji)到(dao)2025年,衛星物(wu)聯網產值可達(da)5600億(yi)美(mei)元至(zhi)8500億(yi)美(mei)元。而根(gen)據信通(tong)院預測,到(dao)2027年全球衛星通(tong)信終端市場規模將(jiang)達(da)到(dao)109億(yi)美(mei)元。
國內衛星物聯網的發展也是精彩紛呈。
2023年(nian)初,紫光展銳已(yi)經完成全球首次L頻段、S頻段5G NTN技術上(shang)星(xing)驗證;產品開發(fa)方面,紫光展銳在2023年(nian)7月份推出了首款5G NTN衛(wei)星(xing)通信(xin)(xin)芯片V8821,單芯片平臺上(shang)集(ji)成了基帶、射頻、電源管理、存儲(chu)等通信(xin)(xin)設(she)備(bei)常(chang)用功(gong)能。
幾乎同時,移遠(yuan)通(tong)信(xin)宣布面(mian)向物聯網行(xing)業應用推出了CC200A-LB衛星通(tong)信(xin)模組(zu)。這一產品主(zhu)要針對(dui)那些蜂(feng)窩網絡無法覆(fu)蓋的(de)偏遠(yuan)區域,為(wei)其提供(gong)可(ke)靠的(de)全球無線網絡覆(fu)蓋和連(lian)接,應用在海事、運輸、重型(xing)設(she)備、農業、采礦(kuang)以及(ji)石油(you)和天然(ran)氣監測(ce)等場景下(xia)。
2023年6月(yue),美格(ge)智能展示了其支持5G NB-IoT、Cat. M和雙向衛星(xing)鏈路的新一代(dai)智能定位終端(Tracker)解決方案(an)。并且宣(xuan)稱(cheng),正在積極推進產品進入衛星(xing)物聯網市(shi)場,拓展模組應(ying)用領域。
2023年1月(yue),歐盟(meng)企(qi)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zhi)令(CSRD)生效,作為法律框架(jia),要(yao)求所有歐盟(meng)公司(微型(xing)企(qi)業除外)從2024年開始提交(jiao)年度(du)可持續發展報告。
隨后,2023年(nian)7月31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le)第(di)一(yi)套(tao)歐洲可(ke)持續發(fa)展報(bao)告(gao)標準(zhun)(ESRS),作為CSRD合規(gui)路線圖,要求大(da)公(gong)司(si)和上市(shi)公(gong)司(si)定期發(fa)布其面臨的社會和環境(jing)風險報(bao)告(gao),直接適用于所有27個歐盟成員國。
歐盟的大公司現在必須報告各種物聯網類型的數據,包括污染水平、溫室氣體排放和資源使用(例如水(shui)和能源消耗)。
因此,在2023年11月于德國紐倫堡舉行(xing)的2023年智能生產(chan)解決方案(an)(SPS)博覽會(hui)上,可持(chi)續(xu)發(fa)展和能源管(guan)理(li)成為(wei)熱點當中的熱點,也就不足為(wei)奇了。
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也在穩步推進上市公司發布ESG報告。2023年9月,證監(jian)會披露正在指導滬深交易(yi)所研究(jiu)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披露指引。
事實(shi)上,國內A股上市公(gong)司已經聞風而(er)動(dong),2023年(nian)全市場約三(san)分之一的(de)上市公(gong)司發布(bu)ESG報告(gao),而(er)2022年(nian)這一比(bi)例僅為四分之一。
國資(zi)委亦行動迅速。2023年(nian)7月國資(zi)委辦(ban)公廳以(yi)通知形式轉發了《央(yang)(yang)(yang)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bao)告(gao)編制(zhi)研究》的課(ke)題(ti)研究成果(guo),為央(yang)(yang)(yang)企和央(yang)(yang)(yang)企控股上市公司編制(zhi)報(bao)告(gao)提供(gong)了技(ji)術指引。
數據是將ESG目標成功轉化為行動的最大催化劑,而這與AIoT方案的應用密不可分。
隨著全世界對可(ke)持(chi)續發展和ESG的關注不斷增加(jia),許多企業正在仔細研究AIoT在實現可(ke)持(chi)續發展目(mu)標方面能夠發揮(hui)的作用。
根據Ericsson的研報顯示,到2030年物聯網系(xi)統有(you)望(wang)幫(bang)助(zhu)全球(qiu)溫室(shi)氣(qi)體排放(fang)量(liang)減少高達15%。
在2023年度,以車隊管理和遠程信息處理解決方案聞名的美國AIoT解決方案公司Samsara(股票代碼“IOT”)的股價增長了180%。
股(gu)價從2023年1月(yue)3日的11.92美元上漲(zhang)到了12月(yue)29日的33.38美元。3月(yue)、6月(yue)和(he)11月(yue)三份好于預期的季度收益報告支撐了Samsara股(gu)價的上漲(zhang)。
這家2015年成(cheng)立的美國AIoT公司,當(dang)年在(zai)紐交(jiao)所公開上市的消息,便迅速在(zai)圈子(zi)里引起廣泛(fan)討論,鼓(gu)舞了國內(nei)物聯網市場的投資熱(re)情。
成功的(de)秘密是,Samsara發現了大(da)多(duo)傳統行業仍處于數字化應用的(de)早期階段,他(ta)們一方面依賴遺留工具,僅擁有(you)各自(zi)孤立的(de)系(xi)統,另一方面渴望擁抱云計(ji)算、物聯網、AI等新(xin)興技(ji)術帶來的(de)改進(jin)。
此時通過找到不同(tong)細分行(xing)業(ye)(ye)的普遍(bian)痛點——傳統行(xing)業(ye)(ye)對(dui)商用車隊(dui)提高運營效率(lv)和安全的需求(qiu),展現自身針(zhen)對(dui)性(xing)的、投(tou)入產出(chu)比清晰的服務能力,Samsara業(ye)(ye)務的確獲得了快(kuai)速成長。
盡管2023年9月,云杉資本(Spruce Capital)撰寫了一份關于Samsara的做空報告,但并未影響其股價走勢。
云杉資(zi)本的論點是(shi),Samsara是(shi)一只故(gu)事(shi)股(gu)票,據稱向(xiang)散戶投資(zi)者(zhe)過度宣傳了其技術。
云杉(shan)資本在(zai)報告(gao)中指出,物聯網一(yi)直(zhi)受到采用阻(zu)力(li)和盈利能力(li)不(bu)(bu)佳的困擾。回想一(yi)下,即使是(shi)C3.ai在(zai)其商業模式轉(zhuan)型之前也是(shi)C3.IoT。云杉(shan)資本認為Samsara就像(xiang)C3.ai一(yi)樣,一(yi)直(zhi)是(shi)一(yi)個(ge)不(bu)(bu)斷向散戶投資者推銷的故事。

2023年下半年,兩家都曾榮膺“雙跨(kua)平臺”的工業(ye)(ye)(ye)互(hu)聯網明星企業(ye)(ye)(ye)雙雙折(zhe)戟IPO,給本就不算景氣的產業(ye)(ye)(ye)前(qian)景蒙上(shang)了一層(ceng)暗淡的色彩。
先是2023年8月底,在遞交上市材料一年多以后,經歷6輪融資的樹根互聯選擇了撤回IPO申請。
樹(shu)根(gen)互聯原(yuan)計劃募資15億(yi)元(yuan)(yuan)。招股書顯示,樹(shu)根(gen)互聯2019年(nian)(nian)、2020年(nian)(nian)、2021年(nian)(nian)營收(shou)分別為1.52億(yi)元(yuan)(yuan)、2.79億(yi)元(yuan)(yuan)、5.17億(yi)元(yuan)(yuan);凈(jing)虧(kui)損分別為3.39億(yi)元(yuan)(yuan)、2.94億(yi)元(yuan)(yuan)、7.1億(yi)元(yuan)(yuan)——業內普(pu)遍認為高額的(de)虧(kui)損是導致樹(shu)根(gen)互聯終(zhong)止上市的(de)主要原(yuan)因。
僅僅兩個多月后,上交所于官網發布消息,稱決定終止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
朗(lang)坤(kun)智慧原計(ji)劃擬募集資金6.89億元,分別(bie)用于新一代工業互聯(lian)網平臺及工業軟件升級項目,前(qian)沿技術研發項目,營銷及運營體系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和樹根互聯相比,雖然朗坤智慧的凈(jing)利潤為正,但特別值(zhi)得注意(yi)的是,朗坤智慧在招股書(shu)中(zhong)重(zhong)點警示(shi)了應收(shou)賬款(kuan)回收(shou)和壞賬風險(xian)。
2019年至(zhi)2021年,朗坤(kun)智慧(hui)應收(shou)賬款余額分(fen)別(bie)(bie)為1.53億(yi)元(yuan)(yuan)、1.94億(yi)元(yuan)(yuan)及3.09億(yi)元(yuan)(yuan),占各期營(ying)業收(shou)入的(de)比例分(fen)別(bie)(bie)為50.57%、57.39%及76.32%,預(yu)期信用損失(shi)金額分(fen)別(bie)(bie)為977.91萬元(yuan)(yuan)、1376.02萬元(yuan)(yuan)和2437.07萬元(yuan)(yuan)。
自(zi)(zi)工業互聯(lian)網的(de)概念開始爆火起,平臺(tai)商就是自(zi)(zi)帶光(guang)環的(de)角(jiao)色,產業曾幻想其能夠破(po)解工業領域“隔行各如隔山”的(de)難題(ti),擺脫一(yi)個一(yi)個做(zuo)項(xiang)目的(de)“臟活累(lei)活”困境,實現如同(tong)消費端平臺(tai)一(yi)樣的(de)商業奇(qi)跡。
然而,冰冷的事實擺在眼前,工業(ye)互聯網平(ping)臺商自身尚(shang)無法解(jie)決“訂單難拿、利潤難掙、賬款難收(shou)”等挑戰,如何(he)盈利將是未來長(chang)期需要思考的問題。
某種意義上,2023是工業互聯網泡沫破裂的一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光環(huan)不再(zai),“雙跨平臺”光環(huan)不再(zai),當潮(chao)水(shui)褪(tun)去,方知誰(shui)在(zai)裸泳。
在2023年11月舉辦的全球數商大會上,國家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烈宏在發言中將目前的數商企業分為服務型企業、應用型企業、技術型企業等三類。其中服務型企業從事數據產品開發、發布、承銷和數據資產合規化、標準化、增值化服務;應用型企業從事利用數據賦能相關產業,推動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技術型企業是為數據采集、傳輸、管理等提供支撐。
諸多AIoT企業與技術型數商的角色不謀而合。
這些技術型數商是數據資源的“開發者”,促進數(shu)據聚起來。通(tong)過(guo)幫助各類經營主體更好地采集、清洗、存儲、傳輸(shu)和管理數(shu)據,讓分散在不同系統(tong)、平臺的數(shu)據,匯聚成標準化、可流(liu)通(tong)的生產要素,拓展數(shu)據來源(yuan),提升(sheng)數(shu)據質(zhi)量。
2023年(nian)12月,國(guo)家數據(ju)局《“數據(ju)要(yao)素×”三(san)年(nian)行(xing)動(dong)計劃(2024-2026年(nian))》公開征求意見。
國(guo)家(jia)數據(ju)(ju)局下一(yi)步將實施“數據(ju)(ju)要(yao)素×”行動(dong),從供(gong)(gong)需(xu)兩端發力,在智能制造(zao)、商貿流(liu)(liu)通、交通物流(liu)(liu)、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若(ruo)干重點領域,加強場景(jing)需(xu)求牽引(yin),打通流(liu)(liu)通障礙,提升供(gong)(gong)給質量,推(tui)動(dong)數據(ju)(ju)要(yao)素與其他要(yao)素相結合,催生新(xin)(xin)產業(ye)、新(xin)(xin)業(ye)態、新(xin)(xin)模式、應用機制。
繼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發出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的復函后,2023年底,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gou)建全國一體化算力(li)網的(de)實施(shi)意見》。
需要注意的是,“算力網”與“算力網絡”的含義有較大差異。
算(suan)力網絡,它就是一(yi)種根據(ju)業務需求,在云(yun)、網、邊之(zhi)間按需分配(pei)和(he)靈活調度計算(suan)資(zi)源(yuan)、存儲資(zi)源(yuan)以及網絡資(zi)源(yuan)的新型(xing)信息基礎設施(shi)。
而(er)算(suan)力(li)網(wang)概念(nian)的提出(chu),是將(jiang)算(suan)力(li)類比(bi)成電力(li),算(suan)力(li)網(wang)是一張(zhang)跟國家電網(wang)類似(si)的,是傳輸算(suan)力(li)的網(wang)絡(luo)。
電力時(shi)(shi)代建設(she)電網(wang),有電就可(ke)以用電話、洗(xi)衣機、電飯(fan)煲(bao)、電風扇、電視機。因此,我們可(ke)以類(lei)比地理解(jie)為(wei),數字化時(shi)(shi)代建設(she)算力網(wang),有了算力,才能(neng)在自動駕駛(shi)、人臉識別、玩(wan)的游戲、看的視頻(pin)等方面發揮數字化的價值(zhi)。
算力網絡和算力網一(yi)字(zi)之(zhi)差,可見政策制定部(bu)門(men)也是操碎了心。
那么這個事情跟物聯網有什么關系呢?
雖然話(hua)說(shuo)在算力網建成之后,才會發(fa)揮(hui)作用,但那時候(hou)物(wu)聯(lian)網公司再動(dong),就晚(wan)了(le)。
試想,如果算(suan)(suan)力(li)和(he)(he)數(shu)據(ju)(ju)不在一個地方(fang),那么AIoT應用對數(shu)據(ju)(ju)和(he)(he)算(suan)(suan)力(li)的(de)調度,是(shi)不是(shi)需要調整?
冷數據(ju)的(de)存儲(chu),算(suan)(suan)法的(de)形(xing)成(cheng),可以用遠距離(li)的(de)低成(cheng)本(ben)的(de)西(xi)部(bu)算(suan)(suan)力(li)。實時性高、互動性強、變化快的(de)熱數據(ju),往(wang)往(wang)在貼近客戶側部(bu)署,也就是東部(bu)。
在東數西算和算力網的建設中,相對而言,連接服務的相關公司有望得到更多的機遇。
東數西算建(jian)立起來后將降低連接(jie)的成本,讓客(ke)戶受益,進而使物聯(lian)網連接(jie)服務(wu)的相關公司迎(ying)來更大的市(shi)場機遇。
至于提供物聯網應用服務的相關公司,要看東數(shu)西算是否(fou)更有利于(yu)它們(men)開(kai)發出符合客(ke)戶(hu)需求的應用,如何給客(ke)戶(hu)帶來更大的價值(zhi),也(ye)就是更看重(zhong)增值(zhi),而非降(jiang)本(ben)。
這10條新聞僅僅是2023年眾(zhong)多AIoT進(jin)展(zhan)的(de)冰山一角,但(dan)它們在不同程(cheng)度上(shang)預示著(zhu)AIoT發(fa)展(zhan)的(de)方(fang)向。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5G、邊緣計算、數字孿生、產業元宇宙等(deng)新技術(shu)的(de)推動和應用,AIoT正在進(jin)入一(yi)個嶄新的(de)發(fa)展階(jie)段:智能物聯2.0,它將與世界更緊密地(di)交融(rong)在一(yi)起,并激發(fa)史無前例的(de)產業(ye)變革與商業(ye)模式創新。
當我(wo)們(men)滿懷期待地邁入2024之際,讓(rang)我(wo)們(men)繼續密切關(guan)注物聯(lian)網領(ling)域(yu)的最新(xin)動態。
相信未來(lai)一年,我們將持(chi)續看到更(geng)(geng)多驚喜與(yu)亮點,共同見證AIoT 2.0為社會創造更(geng)(geng)大價值的歷(li)史性時刻。
文章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