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演進,端側AI作為一種將智能計算能力下沉至終端設備的技術形態,正憑借其低延遲、高隱私性、輕量化部署等特性,在消費電子、醫療健康等諸多領域展現出強勁的應用潛力。
在這一技術浪潮的推動下,傳統助聽設備也正經歷著從單純的聲音放大工具向具備智能感知、精準識別與個性化處理能力的智能終端的深刻變革。
這一變革所蘊含的技術邏輯與社會價值,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迭代升級,更折射出在老齡化社會加劇與聽障群體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科技如何更精準地賦能健康事業,以及如何通過技術創新重構聽障群體與外部世界的交互方式。
本期《端側AI領袖之聲:中國端側AI企業深度訪談專欄》,物聯網智庫邀請到摯聽助聽器創始人陳霏,就端側AI浪潮下助聽設備的發展情況以及摯聽助聽器相關技術布局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人類漫長的科技探索歷程中,助聽設備一直隨著科技的進步在持續進化,著力于構建起聽障群體與有聲世界的重新連接。早期,助聽設備僅停留在簡單的物理擴音階段這些早期設備體積龐大、使用不便,僅能實現基礎的聲音增強功能,對聲音的處理極為粗糙。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科技的進步,電助聽器出現,此后,真空管助聽器、晶體管助聽器相繼問世,每一次技術革新都帶來了體積的縮小和性能的提升。數字助聽器的出現更是讓助聽器的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對聲音的處理更加精細,性能達到了新高度。
近年來,得益于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和電子技術迅猛發展,聲場景分類、濾波器分解、噪聲抑制和回聲消除等先進算法被廣泛應用于數字助聽器中,顯著改善了聽障人士在復雜環境下的聆聽體驗。
端側AI技術的出現又為助聽設備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無限可能。陳總在采訪中表示,“摯聽助聽器應用了大量智能化技術,在嘈雜聲音環境的噪聲處理上極具優勢。用戶反饋我們的助聽設備在成本更具有優勢的情況下相比一些歐美助聽器更安靜,舒適度更高。”
先進技術的持續迭代自然是保持產品競爭力的一環,摯聽助聽器為了提升用戶體驗,還將聽力檢測、助聽器驗配和助聽器調試等一系列步驟從線下搬到了線上,用戶可以在家完成整個專業化的聽力服務。在保證前期檢測專業度前提下,摯聽助聽器既給用戶帶來了方便,又提高了服務效率。
具體到助聽設備最受關注的聲學處理功能,傳統歐美產品大多根據一個信號處理的公式,通過公式調參去適應各種各樣的場景。但生活場景又是典型的動態環境,很難用單一公式調參適配各種場景。
摯聽助聽器選擇在云端運用大量的語料去訓練智能體,包括各種噪聲環境、各種人聲、各種混合場景聲音,通過足夠多的訓練,智能體就能識別并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并判定最佳降噪與人聲增強方案。陳總介紹道,“在語音語料上,我們應用自己的語料庫、清華語料庫還有騰訊天籟語料庫,已經進行了上千萬小時的智能體訓練。”
此外,摯聽助聽器不僅經歷過上千萬小時的語料訓練,還經歷過十萬人以上的病例訓練。通過與醫院的科研合作,摯聽助聽器能根據不同人群聽力受損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助聽方案適配。“我們希望用AI來適應環境,用AI來適應每個人的耳朵。”陳總在交流中這樣說道。
除了大量訓練,摯聽助聽器應用了與傳統語音信號處理不同的端側AI算法。為了匹配助聽設備低功耗和有限算力,摯聽在人工耳蝸芯片和算法積累多年,采用清華6nm芯片,在保證續航16個小時的低功耗同時實現端側的復雜計算。
傳統助聽設備雖然在聲音放大和基礎降噪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面對復雜多變的聲學環境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針對這些行業痛點,摯聽助聽器基于一系列服務創新與先進AI技術的協同適配,讓助聽設備在聲學處理與使用體驗上有了質的飛躍。
助聽設備作為聽力受損人群連接世界的必要產品,在每一個技術升級中不斷完善著其性能。而在AI時代,它能承載的不僅是聲音的傳遞,更是智能化的交互與個性化服務的延伸。在這一過程中,聽力服務不再局限于單一設備的功能提升。
端側AI算法、摯聽智能體在助聽領域的應用現在已經不僅限于聲音分離、降噪等基礎功能,借助先進AI技術,助聽設備開始具備強大的實時數據和智能算法處理能力,向智能化助聽設備形態蛻變,開始轉型為集成智能降噪、健康監測、語音轉錄、無線互聯于一體的智能終端,甚至是個人醫療服務智能助手。
目前摯聽助聽器已經將AI測聽、AI驗配、AI調試以及AI降噪融入產品設計中,如AI語音文字轉錄功能,摯聽助聽器在增強用戶聽力的同時,可以通過摯聽小程序應用大模型將語音轉為文字,大大提高用戶工作與生活效率。
針對老齡人群,轉錄文字還提供適老化的文字大小自動調節。多端互聯互通在摯聽助聽器上也已經實現,助聽器端側面臨的復雜計算可以通過連接云側來進行處理,提供更多元的智能服務。
此外,由于每個用戶的生活、工作環境具有極大的差異性,對于不同聲音的處理需求各不相同。特別是老齡人群,面臨著身體情況與生活環境的改變,其聽覺需求會根據環境動態變化,摯聽助聽器會根據每個用戶真實的反饋,進行專門調整,保障每個用戶的助聽需求。
“我們也把語言康復的功能放到了整個產品設計里,因為醫療康復資源是很有限的,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方案幫助用戶在家康復。我們也在不斷完善整個康復鏈條,不僅僅是做一個智能產品,更多的是把聽力受損人群的康復當成一項事業去做。”陳總在交流中進一步闡明了摯聽的社會角色定位。
通過不斷深化AI技術的應用,摯聽助聽器正在構建一套完整的聽力健康生態體系。在這套生態體系中,助聽設備不僅是聽覺輔助工具,更是連接聽力健康服務的智能終端。
助聽器行業長期存在“高價低配”“驗配混亂”等亂象,部分進口品牌動輒數萬元的價格與落后的服務模式,讓大量聽障者望而卻步。在交流最后,陳總坦言,“我們不是通過降低品質來降低價格,而是通過科技和效率把節省下來的成本讓利給用戶。摯聽助聽器也會持續在研發、生產和服務各方面進行迭代,這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企業使命與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