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shi)間今日凌晨,美國科技(ji)巨頭(tou)蘋(pin)果的(de)盤(pan)中股價(jia)一度達到了(le)182.88美元(yuan),公司(si)的(de)市值(zhi)觸及3萬億美元(yuan)關(guan)口,冠絕(jue)一時(shi),成(cheng)為了(le)全(quan)球首(shou)家達到這一里程碑的(de)企業(ye)。截止當日收(shou)盤(pan),蘋(pin)果的(de)股價(jia)定格在(zai)了(le)182.01美元(yuan),收(shou)漲2.5%,市值(zhi)穩定在(zai)了(le)2.99萬億美元(yuan),距離3萬億僅(jin)一步之遙。
據統(tong)計,自(zi)從已故蘋果前CEO史蒂夫·喬(qiao)布斯(Steve Jobs)2007年1月推(tui)出(chu)第一款iPhone以(yi)來,蘋果股價已經累計上漲5800%
此(ci)前,蘋果于2018年8月2日盤中成為第一家(jia)市(shi)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美國(guo)上市(shi)公(gong)司;2020年8月19日,該公(gong)司又突破了(le)2萬億美元大關(guan)。如今,時隔16個月,蘋果就(jiu)已經打(da)開了(le)3萬億關(guan)卡的大門,過門而入(ru)更是指(zhi)日可(ke)待。
而放在(zai)之前,3萬億(yi)美(mei)元(yuan)的市值(zhi)似乎離任何一家公司都很(hen)遙(yao)遠,在(zai)某種(zhong)程度(du)上(shang),甚至(zhi)可(ke)以用“遙(yao)不可(ke)及”形容(rong)。
3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9萬億元,根據最新出爐的“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中公布的市值來看,排名第一的騰訊總市值約為3.6萬億元,茅臺次之,市值約為2.6萬億元,位居第三名的阿里巴巴市值約為2.1萬億元。如此看來,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的蘋果相當于5個騰訊、7個茅臺、9個阿里巴巴。
在國際(ji)市場(chang),其他(ta)科技巨頭(tou)雖然沒有落后(hou)太多(duo),但卻與蘋果維持著“微妙”的差距,截止收盤(pan),微軟市值(zhi)達到(dao)了2.5萬億(yi)美元(yuan)(yuan)、谷歌(ge)的市值(zhi)為(wei)1.93萬億(yi)美元(yuan)(yuan)、亞(ya)馬遜市值(zhi)為(wei)1.73萬億(yi)美元(yuan)(yuan)……
令人驚嘆的是,蘋果的3萬億市值儼然已經相當于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英國的GDP體量了,目前僅次于美國、中國、日本及德國,其中德國GDP為3.8萬億美元,在蘋果面前似乎也只保持了“微弱”的優勢。
盡管蘋果(guo)的股價(jia)在收盤(pan)時有所下(xia)跌,致使市值(zhi)回落至3萬億(yi)美元以下(xia),但其一騎絕(jue)塵的增長勢頭(tou)儼(yan)然已經成為了(le)業(ye)界心照不宣的共識。
根據美國投行Wedbush分析師Dan Ives的預測,蘋(pin)果(guo)公司2021年創紀(ji)錄的漲勢可(ke)能(neng)會延續(xu)到2022年,他還稱,在牛市(shi)(shi)情(qing)形下,蘋(pin)果(guo)股價可(ke)漲至225美元(yuan),這意味著(zhu)該公司股價可(ke)能(neng)較周一收(shou)盤價的182.01美元(yuan)再上漲24%。屆時,其市(shi)(shi)值將達到約3.7萬億美元(yuan)。不僅如此,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全球研(yan)究機構也分別(bie)在2021年12月(yue)將蘋(pin)果(guo)目標價上調(diao)至210美元(yuan),對應市(shi)(shi)值高(gao)達3.45萬億美元(yuan)。
盡管席卷全球、全行業的“芯片荒”仍在持續,蘋果的供應鏈也一度出現了零部件短缺、工廠停產的情況,但iPhone13仍在圣誕假日期間賣出了超過4000萬臺的高銷售額,不僅創下了蘋果的記錄,更是讓同行望塵莫及。
根據蘋果的財報數據來看,2021年,其iPhone、Mac、iPad、無線及居家配件、服務等主要業務的營收相比2020年均有顯著增長,甚至除了Mac,漲幅均超過了25%。其中iPhone的漲幅更是接近40%。
雖(sui)然iPhone13的出貨量將在目標人群完(wan)成產(chan)品更新后進(jin)入平臺期,但(dan)面(mian)向剛剛開啟(qi)的2022年(nian),蘋(pin)果自(zi)然還具(ju)備(bei)其他“財富密碼(ma)”。
圖源(yuan):Techweb
值得注意的是,據此前爆料,“iPhone
14”將有望完全抹除劉海區域,改成居中打孔屏設計,屏占比也將達到iPhone史上最高。而其從外形到相機的全面升級也有可能是近年來讓消費者感覺最大的一次更新,所以,2022年,蘋果在iPhone業務線上的收益也更加值得期待。
同時,郭明錤預測,蘋(pin)果(guo)還將(jiang)在(zai)
2022 第四季度發布(bu)第二代 AirPods Pro ,新(xin)賣點包括新(xin)外(wai)觀(guan)設(she)計,支持 Apple Lossless (ALAC)
格式(shi)與充電盒可發聲以便使用者尋找等。他預估 2022 年(nian)出(chu)貨(huo)量為 1,800–2,000 萬部。他認為,蘋(pin)果(guo)正在(zai)復制 iPhone
的(de)成功模式(shi),通(tong)過調整產品(pin)策略讓 AirPods 重拾成長(chang)(chang)動(dong)能(neng)。在(zai)TWS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之際,這無(wu)疑(yi)也將(jiang)成為蘋(pin)果(guo)在(zai)2022年(nian)實現增長(chang)(chang)的(de)一大助力(li)。
除了傳統業務線的持續迭代外,在火爆的“元宇宙”之中,自然也少不了蘋果的身影。
此前“猶抱(bao)琵琶半遮面”的蘋果(guo)頭戴式設備(bei)也逐漸有(you)了更加清(qing)晰的輪廓——有(you)望(wang)提供AR和(he)(he)VR功能以及游戲、媒體(ti)和(he)(he)通信(xin)應用程序,有(you)望(wang)在2022年(nian)第四季度推(tui)出。郭明錤曾表示,蘋果(guo)的目標是10年(nian)后AR設備(bei)可取代 iPhone,而非將其定位(wei)于Mac或iPhone的配件。
除了不斷有新產品的消息曝出,蘋果最近一段時間的招聘信息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招聘信息顯示(shi),蘋(pin)果非常需要在調制調解器芯(xin)片(pian)和(he)其他無線(xian)(xian)芯(xin)片(pian)方(fang)面(mian)有豐富經驗的員(yuan)工,并明確表示(shi)將組建(jian)團隊開發無線(xian)(xian)芯(xin)片(pian)。此(ci)外,另(ling)有知情(qing)人士透露(lu),蘋(pin)果新設的辦(ban)公室除了會(hui)專注無線(xian)(xian)電、射頻(pin)集成電路、無線(xian)(xian)系統SoC外,還(huan)會(hui)開發藍牙、Wi-Fi芯(xin)片(pian)。
由于訂單(dan)需求巨大,蘋果(guo)向來(lai)是各(ge)大供應(ying)(ying)商眼中的“香餑餑”。但在(zai)全球芯片(pian)緊(jin)缺的態勢下,蘋果(guo)顯然仍(reng)不滿足于當前對于供應(ying)(ying)鏈的掌控力(li)度,尤(you)其(qi)是其(qi)從脫離英特爾中獲益之后,也開始了更加緊(jin)鑼密鼓地布局,以(yi)更好地把握供應(ying)(ying)鏈與市(shi)場供貨(huo)。
2020年,蘋果提(ti)出要與(yu)英特爾(er)(er)“分手”,并計劃于2022年完成從英特爾(er)(er)到全自研芯(xin)(xin)片(pian)平臺(tai)的(de)過渡(du)。彼時的(de)蘋果雖然已將(jiang)內(nei)部芯(xin)(xin)片(pian)用于iPhone和iPad,但(dan)15年來(lai)卻一直在Mac電腦中(zhong)使(shi)用英特爾(er)(er)處理器,基于系(xi)統兼(jian)容性、應用程序性能等(deng)諸多(duo)考量,業(ye)界對(dui)于蘋果“去Intel化(hua)”的(de)成功與(yu)否普遍持懷疑態(tai)度。如(ru)今,蘋果這一次嘗試的(de)結果無(wu)需(xu)贅述,搭載M1芯(xin)(xin)片(pian)的(de)MacBook系(xi)列賣得“風生水(shui)起”,甚至帶來(lai)了(le)更長的(de)電池(chi)續(xu)航(hang)與(yu)無(wu)風扇(shan)設(she)計的(de)明顯優勢(shi)。
毫無(wu)疑問,放棄英特(te)爾(er)在某種程(cheng)度上極大地推(tui)動了蘋果(guo)(guo)的芯(xin)片自研(yan)(yan)計(ji)劃,也令其不再受制于英特(te)爾(er)的發布(bu)延遲、供應不足等約束(shu)。值得(de)一(yi)(yi)提的是,自研(yan)(yan)芯(xin)片對于企(qi)業而言(yan)也可以節省部分成本,根據研(yan)(yan)究(jiu)機構Moor Insights創始人Patrick Moorhead出示的數(shu)據,蘋果(guo)(guo)公司將在每一(yi)(yi)塊自研(yan)(yan)芯(xin)片上節省150美元(yuan)至200美元(yuan)的成本。
未來,隨著蘋果自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加之以iPhone、iWatch、AirPods、Mac系列、AR/VR設備、智能家居設(she)備等組(zu)成(cheng)的(de)強(qiang)大終端生態還在(zai)持(chi)續迭代、逐步充(chong)盈,面向萬(wan)物互聯時代,蘋(pin)果(guo)市(shi)值的(de)天花板似乎真的(de)很難估量。
寫在最后
歸根究底,3萬億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其實際意義遠大于表征意義,身處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蘋果、微軟、谷歌,還是騰訊、阿里巴巴都將快步向前“奔”去,因為前方可以預見地,仍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珠玉在前,我們也期待國內的一眾科技企業可以在奔涌而來的數字洪流中,把握時代機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然而,行筆至此,筆者回看“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發現前三名除了科技巨頭騰訊與阿里巴巴外,“貴州茅臺”四個字稍顯突兀,更有讀者在智東西發布的《今日,全球首個3萬億美元公司誕生!》一文中評論稱,“不要問蘋果憑什么值七個茅臺,問問茅臺憑什么值七分之一個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