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宏觀環境的影響,近幾年對物聯網企業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盡管外部世界總是給企業以挑戰,但隨著物聯網的成熟與推廣,萬物互聯的世界離我們越來越近,在此推動之下,全球物聯網市場總體呈上升趨勢。本文將從經濟、政治、環境因素和技術等主要宏觀發展環境角度來重點介紹影響物聯(lian)網市場增(zeng)長(chang)軌跡的16個因素。
受宏觀環境的影響,近幾年對物聯網企業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盡管外部世界總是給企業以挑戰,但隨著物聯網的成熟與推廣,萬物互聯的世界離我們越來越近,在此推動之下,全球物聯網市場總體呈上升趨勢。據IoT Analytics預測,2022年至2027年,物聯網市場規模將以 22.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至 5250 億美元,該五年據IoT Analytics數據顯示,2021年企業物聯網市場增長 22.4%,達到 1579 億美元,市(shi)場增長略低于(yu)去年預測的(de) 24% 。
盡管增長預(yu)測有所降(jiang)低,但物(wu)聯網仍(reng)然(ran)是一個非常熱門的(de)(de)技術話題,許(xu)多項(xiang)目(mu)進入(ru)了推廣階段,預(yu)計到(dao)2022年(nian)底(di),全球聯網物(wu)聯網設備的(de)(de)數(shu)量(liang)預(yu)計將達到(dao)145億臺。可見,在疫情影響下的(de)(de)物(wu)聯網市(shi)場依然(ran)煥發(fa)了蓬勃(bo)生機,物(wu)聯網市(shi)場在動蕩時期仍(reng)具有驚人的(de)(de)恢復能力。
本文將從經濟、政治、環境因素和技術等主要宏觀發展環境角度來重點介紹影響物聯網市場增長軌跡的16個因素。
1.需求增速低于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2022年1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繼2021年GDP增長 5.9% 之后,2022 年 GDP 將增長 4.4%。與2021年10月相比,在更高的通貨膨脹、不斷上升的新冠感染病例和整體供應鏈問題影響之下,IMF經濟學家已經將 2022 年的增長前景預測百分點下調了一半。整體市場信心和個人消費復蘇弱于此前的預期,這將進一步影響經濟活動。俄羅斯(si)入侵烏克(ke)蘭后,國(guo)際貨幣(bi)基金組織在(zai)一篇文章中指(zhi)出,“這場(chang)(chang)沖突給全球經(jing)濟(ji)帶來了重大打擊,這將(jiang)不利于市場(chang)(chang)增(zeng)長,并會(hui)抬高物價。” IMF預計(ji)在(zai)下一期《世(shi)界經(jing)濟(ji)展望》中將(jiang)再次下調預測(ce)值(zhi)。
2. 投入價格上漲
大多數經濟體的通(tong)貨膨(peng)脹率都在(zai)急劇上(shang)升。能源、原材(cai)料和食品(pin)價(jia)格(ge)上(shang)漲已經開始(shi)給(gei)企(qi)業帶來沖擊。投(tou)資銀行高盛表示,它(ta)越來越擔心通(tong)貨膨(peng)脹問(wen)題,并提(ti)高了對(dui)2022年的通(tong)脹預期。由(you)于(yu)投(tou)入(ru)價(jia)格(ge)上(shang)漲對(dui)利潤產(chan)生(sheng)負面影(ying)響(xiang),企(qi)業的投(tou)資空間有限(xian),這對(dui)物(wu)聯網等新技術產(chan)生(sheng)負面影(ying)響(xiang)。盡管如(ru)此,對(dui)物(wu)聯網而言仍有一線希望。
最近的一份物聯網分析報告發現,與改善公司運營相關的物聯網用例是最常被采用的. 隨著通貨膨脹而導致的利潤壓力不斷增加,公司將把物聯網視為改善運營和節省成本的工具。高通貨膨脹對物聯網的影響也因此有所降低。然而,整體來看,這個積極因素還不足以抵消投入價格上漲帶來的負面經濟影響。
3. 創新技術的估值較低
預計世界各國央行將在未來幾個月大幅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脹。這種增長對于高增長的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為這使他們的整體公司估值面臨壓力。據一些內部人士透露,今年風險投資公司的估值已經下跌了20%。未來,顛覆市場的商業理念和技術可能會更難籌集到新的資金。
4. 不穩定的供應鏈
由(you)于多(duo)種因素(su),包括 COVID-19帶來的封鎖(suo)、集裝箱的短缺和蘇伊(yi)士運河受阻(zu),供應鏈中斷(duan)在整(zheng)個2021年成為一個令(ling)人擔憂的問題(ti)。到(dao)2021 年底,該(gai)話題(ti)被(bei)視為CEO在財報電話會議(yi)中談(tan)論的第一大(da)話題(ti)。
尤其是芯片組供應鏈(lian)是公司主要關注(zhu)的問題(參見NO.16因素——芯片(pian)短缺),但許多其他供應鏈(lian)均(jun)受到了重(zhong)大影響,包括木材、自行車和醫療(liao)設備(bei)的供應鏈(lian)。
有趣的是,供應中斷對一些物聯網企業而言又有推動作用。CEO 們正在大力投資智能解決方案,以此使得供應鏈更具彈性(例如,物聯網跟蹤解決方案或倉庫自動化)。
政治、社會和法律因素
5. 近岸/回流
由于供應鏈不穩定,許多公司正在從單一來源供應商戰略轉向多來源戰略,以便在未來供應鏈中斷時可以提供給企業更多選擇。與此同時,各國政府已開始推動生產回流,以減輕日益不穩定的供應鏈的影響。拜登政府最近宣布,到2029年,標有“美國制造”的產品將需要包含 75% 的美國制造零件,而目前這一比例為 55%。歐洲也看到了類似的回流和近岸考慮到美國和歐洲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企業需要投資于最先進的制造設施和工業4.0以保持競爭力。這種(zhong)驅動力(li)將導(dao)致在(zai)平(ping)均工(gong)資相對較高的國家(jia)對新的、最先進的制(zhi)造設施進行投資。
6. 俄羅斯烏克蘭沖突
在俄羅斯烏克蘭沖突之前,半導體行業已經開始囤積原材料作為對反復受到的沖擊的反應,而最近主要是對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集結所做出的反應。然而,由于大部分的氖和鈀主要來自于俄羅斯和烏克蘭,如果戰爭持續時間過長,預計半導體短缺會加劇,從而影響物聯網市場。
總體(ti)而言,俄(e)(e)(e)烏沖突加劇了(le)全球在供應鏈、價格和安全方面(mian)的(de)不(bu)安全感。除(chu)了(le)限制俄(e)(e)(e)羅(luo)(luo)斯(si)物聯網市場規(gui)模的(de)增長外(wai),預計對俄(e)(e)(e)羅(luo)(luo)斯(si)的(de)制裁影響有限。一些俄(e)(e)(e)羅(luo)(luo)斯(si)科技公司(si),例如(ru)卡巴斯(si)基(ji),或由(you)俄(e)(e)(e)羅(luo)(luo)斯(si)金融家支持的(de)公司(si)(例如(ru),由(you)俄(e)(e)(e)羅(luo)(luo)斯(si)寡頭阿布(bu)拉莫維奇支持的(de)Truphone)可能會(hui)感受到這種影響。例如(ru),德(de)(de)國(guo)聯邦(bang)信息安全辦公室發布(bu)了(le)一項公開警(jing)告,敦促(cu)德(de)(de)國(guo)人和德(de)(de)國(guo)公司(si)不(bu)要(yao)使用卡巴斯(si)基(ji)的(de)任何(he)服(fu)務。
7. 技能/勞動力短缺
技能短缺越來越緊張。公司很難雇傭足夠的熟練員工并提供內部知識來推進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物聯網和云項目。IoT Analytics通過跟蹤在線招聘廣告以了解技能短缺和相關趨勢。在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期間,提及“人工智能”的招聘廣告增長了50%,“物聯網”(+41%)和“云”(+30%)的增長也非常迅速。此外,Inmarsat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缺乏內部技能是物聯網部署的最大障礙。
8. 歐洲數據法
可能于(yu)2023年生效的(de)(de)《歐洲(zhou)數(shu)(shu)據(ju)法(fa)案(an)》可能對(dui)科技領域(yu)的(de)(de)競爭產(chan)生積極(ji)影響。歐盟委員會正計劃引(yin)入一項指令,允(yun)(yun)許(xu)客戶(企(qi)業和消費者(zhe))在不同(tong)的(de)(de)云數(shu)(shu)據(ju)處理服務(wu)提(ti)供商之間切換,并建(jian)立防(fang)止非法(fa)數(shu)(shu)據(ju)傳輸的(de)(de)保障措(cuo)施。此外,它將允(yun)(yun)許(xu)連(lian)接設(she)備的(de)(de)用(yong)戶訪問他(ta)們生成(cheng)的(de)(de)數(shu)(shu)據(ju),到目前為止,這些數(shu)(shu)據(ju)主(zhu)要由(you)制造商訪問。然后,最終用(yong)戶將被允(yun)(yun)許(xu)與第三方(fang)共享該數(shu)(shu)據(ju),而這可以有助于(yu)提(ti)供額外的(de)(de)服務(wu),幫助初創公司(si)和其他(ta)參與者(zhe)擴(kuo)大(da)他(ta)們的(de)(de)客戶群。
9. 可持續發展目標
超過300家全球公司(包括梅賽德斯-奔馳、施耐德電氣、優步、微軟、聯合利華和Infosys)已承諾參與氣候承諾,這是一項由亞馬遜牽頭的倡議,要求公司到204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為實現這一目標雄心勃勃的目標,公司將需要在未來幾年測量和減少碳排放。以可持續發展為重點的用例,例如基于物聯網的能源管理、可再生能源管理和聯網HVAC,預計將有很高的需求。還(huan)需要軟件(jian)工具來衡量可持(chi)續發展(zhan)足跡并實(shi)現ESG目標。
極端天氣(qi)事件,例如2022年初已經發生的(de)(de)事件(例如,北歐和英國(guo)的(de)(de)風暴(bao)和洪水、東非的(de)(de)熱(re)帶風暴(bao)以及美國(guo)東北部的(de)(de)冬(dong)季(ji)風暴(bao))將確保氣(qi)候變化(hua)繼續受到(dao)關注(zhu)并將導致進一步投資于(yu)能源效率和碳中和以限制影響。
10. 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政府、公司和個人越來越多地轉向替代能源。大型汽車公司福特在其車隊的電氣化方面加倍努力。英國政府承諾到2030年將電動汽車 (EV) 充電站的數量增加10倍。此外,重工業和運輸業正在尋求氫能來替代化石燃料。沙特阿拉伯在2022年3月準備開始一項投資50億美元的綠色氫項目。該項目旨在利用風能和太陽能,通過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增加以及所有主要經濟體對新能源和綠色能源的投資可能會引發對智能電網和智能城市解決方案的投資,以及能源行業物聯網支出的普遍增加。
11. 與COVID-19共存
盡管疫苗接種工作已經完成數十億劑,但世界已經從“消滅COVID-19”的觀念轉變為“與 COVID-19共存“。在世界許多地方,新冠感染病例再次呈上升趨勢。中國甚至采取了新的防疫措施,而世界其他地區則繼續開放。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很高(在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中)和看似不那么危險的奧密克戎變體意味著新冠病毒現在的致命性低于英格蘭的流感。然而,高病例率和對新封鎖的擔憂將進一步推動一些物聯網用例的支出增長,例如遠程資產監控和控制。智能辦公桌跟蹤和空氣質量監測可能會在未來的現代辦公樓中變得更加普遍。
技術因素
12. 成熟的人工智能
2021年對物聯網采用的調查顯示,只有16%的公司已將人工智能作為物聯網項目的一部分完全采用,而70%的公司正在推廣或進行試點。人工智能對物聯網的重要性仍在增加。新軟件工具的可用性、簡化AI解決方案的開發、將AI注入傳統應用程序以及AI硬件的進步預計將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 (AIoT) 的發展,預計到2026年,AIoT市場將達到1022億美元。
13. 云廠商專注于物聯網
隨著企業工作負載向云遷移的繼續,三大巨頭微軟、AWS和谷歌將繼續在物聯網上進行大量投資。它們支持通信服務,提供特定行業的服務,并將數字孿生作為其物(wu)聯(lian)網云的(de)核(he)心元素。在許多方面(mian),巨頭(tou)們(men)已經成為物(wu)聯(lian)網的(de)支柱,他們(men)對(dui)物(wu)聯(lian)網的(de)堅定信(xin)念有(you)望在未來幾年推(tui)動整體物(wu)聯(lian)網市場規模的(de)增(zeng)長。
14. 成熟的連通性
5G是2022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討論最多的話題。除了5G,近年來還引入了許多更成熟的連接技術,包括LPWAN、單對以太網、Wi-Fi 6和低軌衛星物聯網。以更低價格獲得更強大連接的能力繼續推動著物聯網市場的發展,并為客(ke)戶帶來新體驗,例(li)如讓企業具有建(jian)立自己(ji)的(de)私有 5G 網絡的(de)能力。
15. 網絡安全事件增加
近幾年來,網絡安全攻擊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關于備受矚目的安全事件的頭條新聞頻繁出現則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在一家供應商遭受網絡攻擊后,豐田不得不暫停14家日本工廠的生產,造成13,000輛汽車停產。在2021年年中遭受勒索軟件攻擊后,Colonial不得不歷史上首次關閉其整個汽油管道網絡。全球最大的肉類供應商在遭受網絡攻擊后也不得不停止生產。這些例子都說明了物聯網面臨的風險,并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該行業的逆風(同時,對那些提供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的企業來說是順風)。
16.芯片短缺
由于全球供應短缺,2021年有2000萬個蜂窩物聯網芯片停產。短缺仍然是半導體行業及其大部分客戶的最大痛點。在MWC 2022上,我們了解到(dao)40-50周的芯(xin)片交付(fu)周期已(yi)成為新的行(xing)業(ye)(ye)平(ping)均水平(ping),通(tong)過預付(fu)款(kuan)來重新設(she)計(ji)和預訂芯(xin)片已(yi)成為行(xing)業(ye)(ye)的標(biao)準商業(ye)(ye)慣例,而(er)行(xing)業(ye)(ye)無法做到(dao)確定芯(xin)片需求激增是(shi)反映恐慌還是(shi)新常態。
根據Avnet進(jin)行的(de)(de)一項(xiang)調查顯示,85%的(de)(de)工程師預計未來(lai)18個月的(de)(de)交貨期會(hui)更長。由(you)于交貨時間仍在增(zeng)加,鑒(jian)于價(jia)格上(shang)漲和供(gong)應有限(xian),許多物聯網項(xiang)目將無法推行。短(duan)缺可(ke)能至少會(hui)限(xian)制(zhi)2022年(nian)和2023年(nian)的(de)(de)增(zeng)長。然而,從長遠來(lai)看,對額外產(chan)能的(de)(de)投(tou)資(zi)可(ke)能會(hui)增(zeng)加供(gong)應并導致價(jia)格下降。英特爾最近宣布投(tou)資(zi)800億(yi)歐元(約 890 億(yi)美元)用(yong)于研發、“最先進(jin)的(de)(de)封裝技術”和制(zhi)造。歐盟(meng)正在投(tou)資(zi)數十億(yi)美元以實現“到2030年(nian)擁(yong)有20%的(de)(de)全球(qiu)芯片市場份額”的(de)(de)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