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5G建設速度的加快,網絡通信速度和覆蓋率在國內大大提高,而三大運營商在今年起開始逐漸縮減5G建設的資本開支。與此同時,產業數字化成為下一階段資本開支方向,而產業數字化意味著物聯網需求增加。
當下,產業數字化的前提條件已準備就緒,蜂窩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liang)激(ji)增,作為物聯網(wang)必不可少(shao)的通(tong)信(xin)模組(zu)出貨(huo)量(liang)也開始提速,5G通(tong)信(xin)模組(zu)在未來5年內將(jiang)成長為需求最高的通(tong)信(xin)模組(zu)制程。
5G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源于應用場景的多樣化。根據國際電信聯盟對5G的定義,包含增強移動帶寬,超高可靠低延時通信和海量機器通信,這些特性為工業數字化、智慧城市、智慧園區和自動駕駛(shi)等(deng)應用提(ti)供了基礎條件。
根據中國三大運營商的數據顯示,在今年4月份時蜂窩物聯網連接數首次突破15億戶。凈增量同比增長59%。
5G通信模組按照基帶芯片所支持的通信協議,屬于蜂窩類通信模組;非蜂窩類的通(tong)信模組包括WIFI、藍牙、zigbee等。
蜂窩物聯通信模組按通信速率分為低速、中速、高速3類,分別對應不同應用場景,預計3類場景連接量將逐漸呈現4:5:1的分布,中低速通信需求量最大。目前連接規模高于其它場景的重點市場方向包括:智慧表計、車聯網和智慧零售。
不僅如此,根據IoT Analytics的預測,2022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量增值144億個,同比增長18%,到2025年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270億個。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量增長自2022年起提速,5GIoT成為所有制程中增速最快的,2021-2025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159%。
相較于復雜的物聯網連接設備來說,連接器——“通信模組”更具備通用屬性,是設備進行連網數據傳輸所必不可少的,需求確定性很高的環節。
每個模組與物聯網終端設備都具備一一對應的關系,每增加一個連網設計就要增家1-2個通信模組。見智研究認為,隨(sui)著物聯網設備(bei)的需(xu)(xu)求量增加,通信模組的需(xu)(xu)求也將呈現共振。
根據(ju)Counterpoint的預測,2022-2030年(nian)5G模(mo)組累計出(chu)貨量將達到 25 億片(pian)。
現在是5G模組出貨量開始提速的時刻,在未來5年內將成長為需求最高的通信模組制程。
通(tong)(tong)信模(mo)組起源于(yu)海(hai)(hai)外(wai),2016 年(nian)以前(qian),通(tong)(tong)信模(mo)組市(shi)場基本被海(hai)(hai)外(wai)模(mo)組廠商Sierra Wireless、 Telit、Gemalto 和 U-Blox壟斷,直(zhi)到(dao)2017年(nian)海(hai)(hai)外(wai)廠商仍然占據全球(qiu)70%以上的份額。
而到了2021年(nian),全(quan)球通(tong)信模組的市場(chang)份額已(yi)經大部(bu)分(fen)被中國(guo)廠商(shang)壟斷,移遠通(tong)信的市場(chang)份額已(yi)經位居全(quan)球之(zhi)首,達(da)到了26.6%。
而中國廠商的競爭策略就是更(geng)(geng)低(di)的銷售價格(ge)和更(geng)(geng)好的產(chan)品服(fu)務,也就使得海外大廠失去了原(yuan)有的優勢。
而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模組的生產難度在不斷降低。模組中基帶芯片和射頻芯片的集成度不斷提高,從而不再像早期一樣需要對模組進行更多高附加值的技術優化,生產技術難度的降低,剩下拼的就是價格了,所以這一系列過程使得廠商的毛利率也在不斷降低。
在(zai)國產(chan)廠商中(zhong),廣和通(tong)的毛利率是同業內比較高的,約(yue)24%;移遠(yuan)通(tong)信(xin)、美格(ge)智(zhi)能都在(zai)20%以(yi)下。凈利率方面,廣和通(tong)約(yue)10%;美格(ge)智(zhi)能6%;移遠(yuan)通(tong)信(xin)3%。
然而在低價競爭策略下,國產廠商用利潤換取了市場份額后,5G通信模組的銷售價格較高,需求的爆發看作扭轉盈利能力的關鍵時期。以重點應用汽(qi)車(che)模(mo)組(zu)為例,5G車(che)載模(mo)組(zu)目前單片價格約600元(yuan)(yuan),4G模(mo)組(zu)單片價格約150元(yuan)(yuan)。
總的來看:一方面國產廠商已經獲取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另一方面5G通信模組的高昂銷售價格也成為廠商回血的關鍵轉折點。
然而見智研究認為:5G通信模組需求即將進入高速增長的通道無疑,但是從上期來看,作為通信產業鏈中游環節來說,廠商盈利改善具有明顯天花板以及黃金窗口期。
首先,通信模組的上游材料采購價格很難壓制,沒有議價權。
生產采購成本比較高,最重要的包括基帶芯片和(he)射(she)頻芯(xin)片(pian)占成本(ben)(ben)約45%,此(ci)外還包括(kuo)電(dian)(dian)容、電(dian)(dian)阻、PCB等要占據71%左右,而(er)生產制造成本(ben)(ben)僅占6%。更重(zhong)要的(de)(de)是(shi),隨著基帶(dai)芯(xin)片(pian)集成度的(de)(de)提高(gao),模(mo)組(zu)的(de)(de)技術門檻更低,即便是(shi)再多的(de)(de)訂(ding)單(dan),也很難(nan)有較高(gao)議價權。
其次,通信模組的技術門檻低,也就使得低價競爭策略有效。而行業的(de)護城河(he)只能通過渠道(dao)經(jing)銷以及少(shao)量的(de)定制化需(xu)求(qiu)來維系(xi),看起來沒有那么(me)牢固。
最后,5G通信模組的高價銷售窗口期有限。隨著需求的增加和廠商的擴產,5G模組較高的價格也會逐漸下降(jiang),而在未來3年有望從600元/片下降(jiang)到200元/片。
小結
5G通信(xin)模組在數字化產業的發展(zhan)中(zhong),成為需求最明(ming)確的賽道之一(yi)。但是作為產業鏈中(zhong)游來(lai)說,通信(xin)模組原(yuan)材料采購(gou)不具備很強的議(yi)價能力;技術門檻較(jiao)低,導致行業護城河(he)不強。
最重要(yao)的(de)(de)是,5G通(tong)信模組(zu)(zu)的(de)(de)價(jia)格(ge)會隨著產量(liang)的(de)(de)釋放而降(jiang)低(di),所(suo)以過了價(jia)格(ge)黃金(jin)期之后,產品想要(yao)再提高毛利率就變得很難,因為通(tong)信模組(zu)(zu)的(de)(de)標準化需求依(yi)舊是主流,定制化需求量(liang)屬于小(xiao)部分市場。
所以5G通信模組需求(qiu)放量且價格沒有暴跌階段,是廠(chang)商盈利的(de)黃金時間(jian)窗(chuang)口(kou)。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聯系我們,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