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7月14日消息(記者 夏燕 實習生 朱桃)建設智慧城市,廣州有何妙招?7月13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解讀《廣州市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城建“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CIM平臺建設深度賦能廣州市智慧城市建設。
廣州(zhou)市政務服(fu)務數(shu)據(ju)管理局副局長梁(liang)文謙
(央(yang)廣網(wang)發(fa) 朱(zhu)桃 攝)
《規(gui)劃(hua)》明確了六個重點發展(zhan)領域,包括跨部(bu)門CIM平臺治理(li)及深(shen)化協(xie)同建設(she)、智(zhi)(zhi)(zhi)慧(hui)規(gui)劃(hua)與設(she)計、智(zhi)(zhi)(zhi)慧(hui)建設(she)項目管理(li)、智(zhi)(zhi)(zhi)慧(hui)住房管理(li)、智(zhi)(zhi)(zhi)慧(hui)城市更新、智(zhi)(zhi)(zhi)慧(hui)基礎(chu)設(she)施建設(she)。
城市信息模型簡稱CIM,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IoT)等技術為基礎,通過數據建模,構建起三維數字空間的城市信息綜合體。CIM平臺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數字底座,可以在數字空間刻畫城市細節、呈現城市體征、推演未來趨勢,從而賦能城市精細化、品質化管理。
《規劃》中提(ti)到,要“基于廣州(zhou)市CIM基礎平臺,為‘穗(sui)智管(guan)’城市運行(xing)管(guan)理(li)中樞(shu)賦能”。
2021年(nian)7月,廣州CIM基礎平臺正(zheng)式對外發布(bu),是國內首個正(zheng)式發布(bu)的CIM平臺。“十三五”以來,廣州市依(yi)托(tuo)CIM等(deng)基礎平臺,打(da)造了集感(gan)知、分析、服務、管(guan)理(li)、指揮于一體的“穗智管(guan)”城市運行(xing)管(guan)理(li)中樞。
截至目前,“穗智管(guan)”已(yi)對接35個(ge)(ge)市(shi)(shi)直部門、共115個(ge)(ge)業務系(xi)統(tong),接入(ru)全(quan)市(shi)(shi)8.4萬個(ge)(ge)物(wu)聯感知終端設備,歸(gui)集超72億條城(cheng)市(shi)(shi)運行數據,生成城(cheng)市(shi)(shi)體征數據項3103個(ge)(ge),構建“人、企、地(di)、物(wu)、政”五(wu)張城(cheng)市(shi)(shi)基礎要素(su)全(quan)景(jing)圖。
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梁文謙表示,接下來,廣州將全面應用CIM、BIM等技術手段,持續完善數字孿生城市空間底座,加快“萬物智聯”的物聯感知體系建設,深化“一網感知”。
此(ci)外(wai),廣(guang)州還將加(jia)快完善“穗智管”三(san)級(ji)綜(zong)合指揮調度中樞(shu),針對(dui)包括疫情(qing)防(fang)控、大(da)型活動、應急事故等(deng)重大(da)事件,不(bu)斷豐富跨(kua)(kua)部(bu)門跨(kua)(kua)層級(ji)綜(zong)合治理(li)場(chang)景,吸(xi)引社(she)會(hui)公眾有序參與共(gong)建共(gong)治,讓(rang)城市治理(li)更精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