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投資界發布的一篇標題為《一家芯片公司倒在了B輪》的文章,在筆者的朋友圈發酵,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這個文章的主角就是諾領科技,其主要業務是研發NB-IoT和Cat-M等蜂窩物聯網通信芯片。該公司在2020年,還宣布獲得了2個億的B輪融資,短短2年時間,從風口到倒閉,一時間,讓行業的人不勝唏噓。
這不禁讓人疑惑:難道芯片這個賽道不香了?蜂窩物聯網這個賽道不行了?
爆火的蜂窩物聯網芯片賽道
蜂窩物聯網(wang)芯片,指(zhi)的(de)是基于運營商網(wang)絡系統(tong)的(de)通信連接芯片,主(zhu)要是對無(wu)線信號(hao)進行調制與解調,這是一個很核心的(de)芯片。
這個賽道的火熱始于NB-IoT,在2016年,NB-IoT標準凍結之后,市場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熱潮,一方面是NB-IoT描述的愿景中,可以連接數以百億級的低速率連接場景,另一方面,該技術的標準制定由華為等國產廠商深度參與,自主化程度高,并且國內外處于同一起跑線,是國產技術追趕國外競爭對手的絕佳時機,因此,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
相應的,一批國(guo)產(chan)蜂窩(wo)芯片創業企業也順勢而起。
NB-IoT之后,蜂窩物聯網芯片的下一個流量擔當就是5G芯片,5G的火熱程度這里就不過多贅述,不過5G高速芯片相較于NB-IoT芯片研發難度大增,對于人才的要求以及資金的投入也增加很多,因此,很多中小創業型蜂窩芯片公司把精力投入了另外一個技術——Cat.1。
經過數年的市(shi)場(chang)磨合之后,市(shi)場(chang)發現NB-IoT雖然在功耗與成本上有很(hen)大優勢(shi),但也(ye)有很(hen)多(duo)局(ju)限,尤其是在移動性與語音功能方面,限制了(le)很(hen)多(duo)應(ying)用,因此(ci),在2G退網(wang)的背(bei)景之下,作為4G低配版的LTE-Cat.1就承接(jie)了(le)大量(liang)的2G連接(jie)應(ying)用。
Cat.1之后,接下來是(shi)(shi)什么?或許是(shi)(shi)5G Red-Cap,或許是(shi)(shi)5G定位芯片,或許是(shi)(shi)其他,但可以肯定的是(shi)(shi),基于蜂窩連(lian)接的物聯網技(ji)術(shu)目(mu)前正在處于歷史爆發潮,新(xin)技(ji)術(shu)層(ceng)出不窮,以滿足(zu)各式(shi)各樣的IoT需求(qiu)。
蜂窩(wo)物聯網(wang)市場也正在(zai)快速發(fa)展
這個賽(sai)道之所(suo)以(yi)這么火熱,市(shi)場的需求增長(chang)是最基本的驅動力。
根據工(gong)信部的數(shu)據,截至2022年(nian)5月(yue)末,國(guo)內三家(jia)基(ji)礎電信企(qi)業發展(zhan)蜂窩物聯網終端用(yong)戶達15.9億(yi)戶,如下圖可見。
2022年5月末(mo)蜂窩物聯網(wang)終端用戶情況(來源:工信(xin)部)
當(dang)然,上(shang)面的(de)圖蜂窩(wo)物聯網連接數量是(shi)累加的(de),不過,也可以(yi)看到這(zhe)個市場也正在快速的(de)增(zeng)長。
根據我們最(zui)新(xin)獲得市場信(xin)息:
國內NB-IoT芯片的出貨量在(zai)2021年超(chao)過了1億顆,最主要的應用場景是抄表,今年以來,隨著疫情的反復,市場上基于NB-IoT的智能門磁產品出貨量也大增,達到了千萬級別。除了在國內“卷生卷死外”,國內的NB-IoT玩家也在快速的拓展海外市場。
Cat.1則是在2020年爆發的第一年市場出貨了就達到了小幾千萬,而在(zai)2021年,出貨了就過億(yi)了,受益于2G退網的時代紅利,Cat.1市場滲透很快,不過,進入2022年之后,市場需求放緩了很多。
5G高速率連接除了手機、PC、平板等產品之外,CPE等產品出貨量是主要的增長點。
當然,從(cong)數量(liang)(liang)級來說,蜂窩物(wu)聯網設(she)備數量(liang)(liang)并(bing)沒(mei)有藍牙、wifi等小(xiao)無線產品的數量(liang)(liang)多,但是其(qi)市場價(jia)值卻(que)不小(xiao)。
目前市(shi)場上的(de)藍(lan)牙芯(xin)片(pian)(pian)價格很(hen)便宜,國(guo)產芯(xin)片(pian)(pian)中,用(yong)來傳輸音頻的(de)藍(lan)牙芯(xin)片(pian)(pian)低端的(de)約1.3-1.5元一顆,而BLE芯(xin)片(pian)(pian)價格大約2元出頭。
而蜂窩芯片相對價格要高很多,目前最便宜的NB-IoT芯片價格大約要1-2美元,貴的5G芯片都要三位數的價格。
所以,如果蜂窩(wo)物聯網芯片(pian)的連接(jie)數量(liang)能夠起來,其市場(chang)產(chan)值(zhi)還是(shi)很值(zhi)得期待的。并且,相比(bi)于藍(lan)牙(ya)、wifi等(deng)小無(wu)線(xian)技(ji)術而言,蜂窩(wo)物聯網芯片(pian)的進入門(men)檻更(geng)高,市場(chang)集中度也更(geng)高。
逐漸卷起來(lai)的蜂窩(wo)物(wu)聯網(wang)芯片市場
最近這些年,芯片(pian)產業得到了空前(qian)的支持,因此,各類創業企業涌現,國產蜂窩物聯(lian)網(wang)芯片(pian)市場(chang)也是如此。
除了海思之外(因眾所周知的(de)(de)原因被打壓(ya)),紫(zi)光展銳(rui)目前逐漸(jian)成長為國產蜂窩(wo)芯片(pian)市場的(de)(de)第一(yi)梯(ti)隊企業,該公司的(de)(de)5G芯片(pian)已進入手機市場。根據Counterpoint的(de)(de)數據,2022年一(yi)季度(du)全(quan)球蜂窩(wo)物聯網(wang)模塊芯片(pian)市場上(shang),紫(zi)光展銳(rui)以25%份(fen)額排名第2,翱捷科技以7%份(fen)額位居第3。移芯、芯翼、海思等(deng)國產企業也都有上(shang)榜。
紫光展銳與ASR是目(mu)前(qian)國內Cat.1芯片市場的“雙寡(gua)頭”,不過其(qi)他幾個國產企(qi)業,也都在全力(li)研(yan)發Cat.1芯片產品(pin)。
而在NB-IoT芯(xin)(xin)片市場(chang),則更加的熱鬧,有(you)海思(si)、紫(zi)光展銳、ASR、芯(xin)(xin)翼、移芯(xin)(xin)、智聯安(an)、匯頂科技、芯(xin)(xin)象半導(dao)體、諾(nuo)領、吾愛易達、粒(li)子微等眾多國產(chan)芯(xin)(xin)片玩家。
市場玩家多了,自(zi)然就容(rong)易卷(juan),首先是(shi)價格戰,NB-IoT這(zhe)幾(ji)年芯片與(yu)模組的(de)價格降幅很(hen)明(ming)顯,這(zhe)也讓應用企(qi)業獲益。其次(ci),就是(shi)產(chan)品(pin)的(de)同質化,應對這(zhe)個問(wen)題,各個廠商也都(dou)在積極嘗(chang)試在產(chan)品(pin)層面做差異(yi)化的(de)競爭。
寫在(zai)最(zui)后
最后(hou),我們再回到文(wen)章的開頭,諾領科(ke)技(ji)的倒閉(bi)真的就說明了(le)資本不看好這個賽道了(le)么。其實并(bing)不是。
就在近日(ri),北京智聯(lian)安科技有限公司(si)宣布(bu)完(wan)成(cheng)數億元(yuan)C輪(lun)融(rong)資,而(er)在今(jin)年早些時(shi)候,移芯通信(xin)宣布(bu)完(wan)成(cheng)10億元(yuan)人民幣C輪(lun)融(rong)資;去年芯翼(yi)信(xin)息科技也完(wan)成(cheng)了近5億元(yuan)融(rong)資。
由此可見,資本依然在看好這(zhe)個賽道。
不過,任何(he)行業都是(shi)有“馬太效益(yi)”,最終的(de)市(shi)場(chang)份額(e)由(you)幾個頭部企業占絕(jue)大(da)多數。蜂窩物聯網(wang)芯(xin)片市(shi)場(chang)也(ye)會(hui)如此。
所以,經(jing)過數年的(de)發展,雖(sui)然還(huan)無法判斷說競爭格(ge)局已經(jing)確定,但(dan)是哪些企業(ye)具有(you)成(cheng)為頭部的(de)潛質也已經(jing)凸顯。
而(er)這個時候,如(ru)果新創業(ye)的企業(ye),還處(chu)于(yu)打磨產(chan)品,在市場上(shang)沒有競爭(zheng)力(li)的話,就(jiu)很容易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