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最近在聯合國中文日上進行了《科幻文學中的可持續未來》的演講,闡述了對于“以 ChatGPT 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會給人(ren)(ren)們帶來的影響”話題的看法,并回答了人(ren)(ren)工(gong)智能是(shi)否會消滅人(ren)(ren)類的問題。

▲ 《科(ke)幻(huan)文學中(zhong)的可持續未來(lai)》海(hai)報,圖源(yuan)聯合國中(zhong)文日
劉慈欣在演講(jiang)中(zhong)的(de)要(yao)點如下:
人工智(zhi)能會首先取代高(gao)大上的職業;
人(ren)類的(de)算力限制了人(ren)工智能自我迭代的(de)能力;
人工智能或(huo)許會讓人類陷入舒適的陷阱之中。
劉慈欣表示,人工智能(neng)可以(yi)代替(ti)相(xiang)當多的工作,但首先取代的是一般社會普遍(bian)認定的“高大上”的行業,與業界(jie)分(fen)析預測正好相(xiang)反。
劉慈欣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簡單勞動的行業,強調成本與精準性,當下人工智能實際無法滿足資本市場的穩定要求。
因此“教師、作家、開發者、股票經紀人”這類被一般社會普遍認為“高大上”但是實際上“沉沒成本相對更低、人力部署成本高昂”的工作反而會被首先代替。
而在面對“人工智能是否會追蹤會消滅人類”這一問題時,劉慈欣從暴力與非暴力的層面進行了解答,即“由于人類算力不足,人工智能難以進行自我迭代,并最終物理上使用暴力統治世界”,但“人類可能在未來過度沉浸于人工智能提供的服務中,最終醉生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