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樹根互聯終止IPO還沒過多久,后腳又一工業互聯網平臺商折戟上市路。
就在11月9日(ri),據官網消息,上交所決定終止朗(lang)坤智慧科技股(gu)份有(you)限公司(si)(簡稱“朗(lang)坤智慧”)首次公開發行股(gu)票(piao)并在科創(chuang)板上市審核(he)。
圖:上交所終止(zhi)朗坤智慧首(shou)次公開(kai)發行股票并(bing)在科創(chuang)板(ban)上市審核
復盤朗坤(kun)(kun)智(zhi)慧(hui)的(de)IPO之路,不難發(fa)現此次(ci)終止早有端倪。公(gong)司在2022年(nian)6月29日提交上市(shi)申請,并(bing)(bing)于三周后(hou)的(de)7月24日收到首(shou)輪問詢,但公(gong)司直(zhi)到近半年(nian)后(hou)的(de)2023年(nian)1月19日才回(hui)復。今(jin)年(nian)9月30日,因財(cai)務資料超(chao)過有效期,上交所曾中止朗坤(kun)(kun)智(zhi)慧(hui)發(fa)行上市(shi)審核。此后(hou),朗坤(kun)(kun)智(zhi)慧(hui)也并(bing)(bing)未提交新(xin)的(de)財(cai)務資料,因此其招股書申報稿仍舊停留在2022年(nian)6月的(de)版本。
本次IPO,朗坤智慧原計劃擬募集資金6.89億元,分別用于新一代工業互聯網平臺及工業軟件升級項目,前沿技術研發項目,營銷及運營體系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按照25%的最低發行比例計算,公司發行市值約27.56億元。
回想工業互聯網平臺最火的那幾年,業界畫出的“大餅”充滿誘惑——工業世界也能存在類似手機應用商店和對應的開發者平臺,里面有各種用途的軟件可供工業客戶去下載和使用,這將幫助工業客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甚至開拓新的商業模式,而工業互聯網平臺商也將由此創造新的商業奇跡……然而,在冰冷的事實面前,工業互聯網平臺商不得不重新思考——未來將何去何從?
樹根互聯和朗坤智慧都曾入選過工信部評選的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名單,可以說是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明星企業。兩家行業領軍企業先后折戟IPO,盈利問題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
根據招股書的(de)內容,朗坤(kun)智(zhi)慧(hui)已累計為上千家大型企業提供工業軟(ruan)件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廣泛應用于發電、建(jian)材(cai)、化(hua)工、冶金、煤礦等(deng)行業,服務(wu)包括國(guo)家電投、國(guo)家能源集團(tuan)等(deng)在內的(de)前十大發電集團(tuan),以及(ji)中國(guo)建(jian)材(cai)集團(tuan)、中石(shi)化(hua)集團(tuan)等(deng)其他重資產(chan)流程行業頭部企業。
2019-2021年,朗坤智慧營(ying)收約為(wei)3.02億、3.38億、4.05億元(yuan)(yuan);凈(jing)利潤約為(wei)2999.97萬(wan)、4564.80萬(wan)、7020.55萬(wan)元(yuan)(yuan);歸母凈(jing)利潤約為(wei)3079.65萬(wan)、4592.72萬(wan)、6963.49萬(wan)元(yuan)(yuan);研發投(tou)入(ru)占比(bi)約為(wei)14.74%、14.13%、15.06%。
圖:朗(lang)坤智慧報告期內(nei)主(zhu)要(yao)財(cai)(cai)務數據和財(cai)(cai)務指標(biao)
雖然凈利潤為正,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朗坤智慧在招股書中重點警示了應收賬款回收和壞賬風險。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朗坤智慧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53億元、1.94億元及3.09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57%、57.39%及 76.32%,預期信用損失(shi)金(jin)額(e)分(fen)別(bie)為(wei)977.91萬元、1376.02萬元和2437.07萬元——這個比(bi)例可以(yi)說是(shi)相(xiang)當之高了。
反(fan)觀另一邊(bian)的(de)樹根互聯,還始終(zhong)處(chu)于(yu)虧損狀態(tai)。從2019年到(dao)(dao)(dao)2021年,樹根互聯的(de)營(ying)收(shou)分(fen)別為(wei)1.52億(yi)元、2.79億(yi)元、5.17億(yi)元,三年內的(de)營(ying)業收(shou)入(ru)復合增長(chang)(chang)率達到(dao)(dao)(dao)了84.71%,但在(zai)保(bao)持高速增長(chang)(chang)的(de)同時(shi)也出現了高虧損——其在(zai)這(zhe)三年期間扣(kou)非后(hou)凈虧損分(fen)別達到(dao)(dao)(dao)了3.60億(yi)元、4.81億(yi)元、7.76億(yi)元。
樹根互聯和朗坤智慧作為典型代表,其財務風險直觀地反映了整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盈利的隱憂。
中電工業互聯網公司董事長朱立峰曾經有過一句很犀利的評價,他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有三難,訂單難拿、利潤難掙、賬款難收。
筆者深以為(wei)然,并就這(zhe)三個(ge)關(guan)鍵詞進行淺析:
首先,“訂單難拿”是(shi)因為工(gong)業(ye)領(ling)域隔行如隔山,不(bu)同(tong)的行業(ye)需(xu)求差(cha)異巨大,這導致平(ping)臺公(gong)司(si)所(suo)面(mian)臨的需(xu)求往往是(shi)碎片化(hua)的,明明當初(chu)做平(ping)臺是(shi)為了解決這個(ge)問題,實(shi)現一招(zhao)通(tong)吃(chi),但實(shi)際落地過程還是(shi)沿襲了“做項目”的思路(lu)。“做項目”就是(shi)要拿訂單,正如中(zhong)國信息通(tong)信研究院總工(gong)程師余曉輝(hui)所(suo)說:“拿下(xia)一個(ge)訂單、滿足一個(ge)需(xu)求,需(xu)要耗費巨大的人(ren)力、物力、財力,而面(mian)對下(xia)一個(ge)訂單、下(xia)一個(ge)需(xu)求,往往又需(xu)要重新投入,這讓(rang)不(bu)少平(ping)臺公(gong)司(si)難以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可持續發展有困難。”
其次,“利潤難掙”是因為(wei)做(zuo)平(ping)(ping)臺(tai)(tai)的成(cheng)本高昂。據悉,國內某知名(ming)工業互聯(lian)網(wang)企業在針對中小企業的標準化服(fu)務方(fang)面(mian),主要是以某SAAS云平(ping)(ping)臺(tai)(tai)為(wei)客戶(hu)提供生(sheng)產協同方(fang)面(mian)的數據服(fu)務。客戶(hu)用(yong)企業賬號(hao)登錄平(ping)(ping)臺(tai)(tai)即可使(shi)用(yong),每(mei)年(nian)需要繳納約3萬元服(fu)務費。目前該云平(ping)(ping)臺(tai)(tai)共有約2000名(ming)客戶(hu),年(nian)收入約為(wei)6000萬,看起來流水還不錯(cuo),然而平(ping)(ping)臺(tai)(tai)其實一直在虧錢。因為(wei)除了研發成(cheng)本,平(ping)(ping)臺(tai)(tai)日常還要花費大量人力進行維護、升級,甚至幫客戶(hu)進行定制化開發。
最后,“賬款難收”是因為客戶(hu)性質(zhi)所(suo)致。大企(qi)業客戶(hu)往(wang)往(wang)收(shou)賬款周期長,中小企(qi)業客戶(hu)又資金流不充裕,隨著平臺商(shang)業務規模的(de)持續擴大與銷售收(shou)入的(de)增加,可能存在部分(fen)應收(shou)賬款回收(shou)情況(kuang)出現(xian)惡化,直接(jie)影響(xiang)公司的(de)資金周轉(zhuan)速度和經營(ying)活動現(xian)金流量,對(dui)公司的(de)整體運營(ying)產生不利影響(xiang)。
哦,還有一(yi)點兒(er)或許也很重要,那就(jiu)是政(zheng)(zheng)府(fu)補(bu)貼。2020年年底,大(da)東(dong)時代智庫(TD)曾做過(guo)相關(guan)統計(ji),發現一(yi)些工業(ye)互聯網平臺幾(ji)乎(hu)70%-80%的收(shou)入(ru)都是來自(zi)政(zheng)(zheng)府(fu)補(bu)貼。然而隨(sui)著(zhu)疫情之(zhi)下政(zheng)(zheng)府(fu)有意減少財政(zheng)(zheng)支出和部分(fen)工業(ye)互聯網的項目(mu)虛報行(xing)為,政(zheng)(zheng)府(fu)補(bu)貼相應(ying)地(di)被(bei)扣減——退潮之(zhi)后(hou),方能看(kan)見一(yi)大(da)批裸(luo)泳者。
工業互聯網賽道競爭激烈、“高手云集”:傳統制造業廠商如海爾、航天科工、樹根互聯、徐工漢云,工業軟件廠商如中控技術、用友軟件,通訊類企業如華為和三大運營商,以及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雖然前路坎坷,但沒有人能否認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實際價值——但是這種價值,需要被重新認知。
過去,不少企業認為工業互聯網單獨就能實現自我造血,這樣想其實不難理解,畢竟C端的平臺獲得的成功是如此的耀眼。但B端和C端平臺其實有特別大的差別,即C端平臺對用戶的控制力強,B端平臺對用戶的控制力弱。
舉例來說,牛逼的(de)(de)C端(duan)平臺是(shi)(shi)可(ke)(ke)以影響消費者的(de)(de)日(ri)常(chang)行為習慣(guan)的(de)(de),原(yuan)來喜歡在家做飯的(de)(de)人可(ke)(ke)能早(zao)已習慣(guan)了在美團或者餓了么上點外(wai)賣,原(yuan)來喜歡線下(xia)購物(wu)的(de)(de)人現在可(ke)(ke)能覺(jue)得網上購物(wu)更方(fang)(fang)便,大家的(de)(de)習慣(guan)最終形成了統一(yi)的(de)(de)模式(shi),平臺可(ke)(ke)以以標(biao)準(zhun)化的(de)(de)方(fang)(fang)式(shi)躺(tang)著賺錢…..但是(shi)(shi)B端(duan)平臺再厲害也無法一(yi)下(xia)子改(gai)變客戶(hu)的(de)(de)工藝流(liu)程,因(yin)此(ci)才容易出(chu)現明(ming)明(ming)想(xiang)做平臺結(jie)果還是(shi)(shi)做成了項目的(de)(de)困局。
可能是早就認識到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無法獨立行走”問題,許多領軍企業已經調整了思路——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大命題,不再單獨用平臺講故事。
正如智次方·物聯網智庫在《》一文中所述:工業互聯網平臺只是其中一種工具,有可能可以形成一種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或數字底座,成為數字化轉型的載體。而數字化轉型的成敗往往是由企業這個整體所決定的,涉及到管理、組織、業務、市場…各個層面,包括領導力轉型、運營模式轉型、工作資源轉型、信息與數據轉型等方方面面,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能夠解決。
因此,我們能看到,像西門子、施耐德電氣這樣的工業龍頭,早幾年還談工業互聯網平臺,但近一段時間就只講“完整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了,而且還特別強調其咨詢的能力。
比如,西(xi)門(men)子(zi)認為在開啟數(shu)(shu)字(zi)(zi)化(hua)(hua)轉型(xing)(xing)之前(qian),先(xian)做(zuo)好數(shu)(shu)字(zi)(zi)化(hua)(hua)咨詢是(shi)一(yi)個未雨綢繆(mou)的(de)(de)好方法。西(xi)門(men)子(zi)深耕數(shu)(shu)字(zi)(zi)化(hua)(hua)轉型(xing)(xing)管理和咨詢的(de)(de)專業團隊——西(xi)門(men)子(zi)艾(ai)聞達在咨詢方面有(you)一(yi)整套對應的(de)(de)解(jie)決方案。通過對客戶(hu)工廠現(xian)狀從精益化(hua)(hua)、自動化(hua)(hua)和數(shu)(shu)字(zi)(zi)化(hua)(hua)三個維度進行整體評估,幫助客戶(hu)制定具(ju)體的(de)(de)數(shu)(shu)字(zi)(zi)化(hua)(hua)轉型(xing)(xing)路線(xian)。
比如,施耐德電(dian)氣(qi)(qi)的(de)理念是“先醫后藥(yao)”,即智能化是手段不(bu)是目的(de),就(jiu)好比人生(sheng)病一樣(yang),不(bu)能有病亂(luan)投醫、亂(luan)吃藥(yao)。所以(yi)施耐德電(dian)氣(qi)(qi)不(bu)僅(jin)(jin)僅(jin)(jin)提供技術,在人力資源、供應鏈及財務體系等方(fang)面都在為客戶提供支(zhi)持。從咨(zi)詢的(de)角度(du)讓企業明(ming)晰自身問題,并基于“診(zhen)斷處方(fang)”一步(bu)一步(bu)落實(shi)。
再看看更(geng)早的(de)前輩——被稱為(wei)工業互聯網概念(nian)提出(chu)者(zhe)和(he)工業互聯網平(ping)臺(tai)(tai)開(kai)(kai)山(shan)者(zhe)的(de)通用電(dian)氣(qi)GE。當2018年下半年,GE傳出(chu)要(yao)為(wei)Predix尋(xun)求買家的(de)消息(xi)時,業內驚呼“GE要(yao)放棄數(shu)字(zi)化了”!但(dan)筆者(zhe)曾有幸和(he)GE Digital副總裁&地(di)區業務(wu)負責(ze)人進行過(guo)(guo)深(shen)入交(jiao)流,他告(gao)訴筆者(zhe),GE從(cong)來沒有放棄過(guo)(guo)數(shu)字(zi)化業務(wu),而是經過(guo)(guo)深(shen)入思考和(he)沉淀之后,從(cong)“臺(tai)(tai)前”來到了“幕后”,變得更(geng)加務(wu)實落(luo)地(di)、更(geng)加輕裝簡行、更(geng)加開(kai)(kai)放合作,踏踏實實致力于為(wei)行業企業創造切實的(de)價值(zhi)。
1993 年,大(da)眾集(ji)團(tuan)董事長不顧阻(zu)攔強(qiang)制叫停了大(da)眾旗下斯(si)柯(ke)達(da)汽車(che)品牌要建立高度自動(dong)化工(gong)廠的計(ji)劃。他當時(shi)給出(chu)的理由令人(ren)無法反駁:一個(ge)高級車(che)間每工(gong)時(shi)要消耗 70 馬克,更明智的做法是(shi),雇 10 個(ge)工(gong)人(ren)將(jiang)工(gong)作完成得與全自動(dong)化工(gong)廠一樣好。
當然,這個案例不是為了證明“推動工廠的轉型升級”是一個費錢費時的錯誤理念,而是為了實實在在地告訴工業互聯網平臺商,工廠老板們從不迷信,他們除了關心降本增效之外,更關心你能不能給我帶來新訂單?
如(ru)果不(bu)能(neng)回答這些直擊要害的(de)問題,那工(gong)業互聯(lian)網平臺的(de)未(wei)來(lai)可(ke)能(neng)真的(de)無餅可(ke)畫~
參考資料:
1.《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上海證券交易所
2.《樹根互聯撤回上市申請 今年多家企業終止IPO》,證券時報網
3.《又一工業互聯網平臺終止IPO,年入超4億》,直通IPO
4.《工業互聯網發展駛入快車道 勝出需要好“定位”》,新華網
5.《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總裁:智能制造務必先醫后藥》,施耐德電氣
6.《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隱憂:經濟性不明且平庸的螺旋式上升》,智次方·物聯網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