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智次方·物聯網智庫,轉載請標明來源和出處
今天(3月28日)下午4:30,華為2021年年度報(bao)告發布會(hui)于(yu)深圳如約(yue)而至,通過2021年財報(bao)與業務表現將華為2021年的生(sheng)存狀況展示在(zai)大眾(zhong)視野中(zhong)。作為公(gong)(gong)司(si)CFO,孟晚舟(zhou)顯(xian)然(ran)是(shi)剖析華為財報(bao)的不二人(ren)選,而這(zhe)也(ye)是(shi)華為大公(gong)(gong)主歸國、重回工(gong)作崗位后的第一次公(gong)(gong)開亮相。

3月16日,華為以一場覆蓋五大場景的春季新品發布會再一次向外界展示了其在智能手機業務之外、在“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上(shang)也(ye)同樣取得了(le)一(yi)系列(lie)成果(guo)。
然而,“求(qiu)生(sheng)(sheng)存(cun)(cun)”的華為(wei)顯然仍無法恢復往日(ri)的榮光,加之美方借“俄烏”戰爭等事(shi)件不斷加碼制裁,讓本就困(kun)頓的華為(wei)供應鏈(lian)雪上加霜,所以(yi),盡管其(qi)在全屋智(zhi)能、可穿戴、智(zhi)慧光伏、智(zhi)能車等諸(zhu)多領(ling)域實現了快速(su)發展(zhan),人們心中也依(yi)舊存(cun)(cun)疑(yi)——華為(wei)能否挺過“求(qiu)生(sheng)(sheng)存(cun)(cun)”階(jie)段?華為(wei)目(mu)前(qian)生(sheng)(sheng)存(cun)(cun)情(qing)況如何?
今天(3月28日)下午4:30,華為2021年年度報告發布會于深圳(zhen)如(ru)約而至,通過2021年財報與業務表(biao)現將(jiang)華(hua)為2021年的(de)生存狀(zhuang)況(kuang)展示在大眾視野中。作為公司(si)CFO,孟晚舟顯然(ran)是剖析華(hua)為財報的(de)不(bu)二人選(xuan),而這也(ye)是華(hua)為大公主歸(gui)國(guo)、重回(hui)工作崗位(wei)后的(de)第(di)一次公開(kai)亮相。
發布會一(yi)開(kai)場,沒有過多的閑言贅(zhui)語,沉寂(ji)許久的孟(meng)晚舟一(yi)身黑(hei)色禮(li)服(fu)沉穩登場,小(xiao)編私以為,其(qi)禮(li)服(fu)上點綴的蝴蝶(die)飾品也象征著“破(po)繭重生(sheng)”,經歷了一(yi)場歷時3年(nian)的“鬧劇”,華為大公主終于又重新拾回了“CFO”的身份(fen)。

據孟晚舟介紹,華為2021年整體經營穩健,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8.6%,凈利潤11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9%,同時經營現金流有較大增長,達到597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降低到57.8%的水平。

具體而言,華為三大業務中,運營商業務貢獻了2815億元,海外業務收入占比超過50%;企業業務營收1024億,其中新興業務增長30%;消費者業務收(shou)入2434億元,其(qi)中智能穿戴、智慧(hui)屏等(deng)業務收(shou)入增長(chang)30%。

可以看出,華為不僅踐行了“不退出海外市場”,同時還在(zai)toC領域開發了智(zhi)能穿戴、智(zhi)慧(hui)屏、全(quan)屋智(zhi)能等(deng)新業務,并實現了快速增(zeng)長(chang)。

在(zai)(zai)資(zi)本(ben)布局方面,華為(wei)秉(bing)承(cheng)了“穩健(jian)投(tou)資(zi)、內(nei)深化(hua)發展”策略(lve),從(cong)其資(zi)產(chan)結構中的(de)現金(jin)占比(bi)與經營(ying)現金(jin)流(liu)高(gao)達69.4%的(de)增長都可(ke)以(yi)看出,華為(wei)目前(qian)的(de)主要經營(ying)單元的(de)利(li)潤正在(zai)(zai)增長,這也(ye)恰恰是其在(zai)(zai)智能手機業務受阻后,穩步(bu)求生(sheng)存(cun)之下的(de)亮眼成績單。
孟晚舟也從專業角度解讀了一系列數據背后的意義——華為的收入可以用現金回款支撐,主營業務的造血能力在持續增強,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提升。她還表示,總資產、凈利潤、資產負債率等不同維度的數據都表明了“華為的財務韌性持續加強”。

孟晚舟直言:“我們的規模變小了,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而這無疑也為(wei)華為(wei)未來在其他領域的(de)深(shen)度布局與持續投(tou)入打下了堅(jian)實(shi)的(de)基礎。

眾所周知,制裁重壓之下,華為的錐心之痛是其設計的芯片國(guo)內供應(ying)鏈無(wu)法生(sheng)產。我們也可以看到,近年(nian)來(lai),華為對(dui)外(wai)多次投資國(guo)產半導體產業,對(dui)內持續開拓新(xin)技(ji)術、新(xin)領域,而(er)這(zhe)無(wu)疑都(dou)需要大量(liang)的研發支出做(zuo)后盾。
孟晚舟介紹稱(cheng),將每(mei)年收入(ru)的(de)(de)10%投入(ru)研(yan)發(fa)(fa)(fa)已被寫入(ru)華為基本法,而華為的(de)(de)核心競爭(zheng)力(li)便在于長期(qi)在研(yan)發(fa)(fa)(fa)領域的(de)(de)投資,在于研(yan)發(fa)(fa)(fa)隊伍和研(yan)發(fa)(fa)(fa)能力(li),華為的(de)(de)研(yan)發(fa)(fa)(fa)投入(ru)不受利潤的(de)(de)約束。
據她介紹,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2.4%,是研發投入的歷史高位,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幣。

未來,研發(fa)(fa)投入數(shu)字將會持續增加,我們無法預(yu)知其(qi)投入轉化(hua)率,但這無疑是華為(wei)“求生存(cun)”之路上(shang)的重(zhong)要驛(yi)站,為(wei)公司業務、甚(shen)至整個(ge)產業發(fa)(fa)展提供重(zhong)要補給。
正如(ru)孟(meng)晚舟所言,“一家企業(ye)的(de)價值不僅僅是反映在財務報(bao)表(biao)的(de)結果上,尤其對(dui)像(xiang)華為這樣的(de)高科(ke)技(ji)企業(ye),面向未來的(de)長期投資,更(geng)能(neng)說(shuo)明一個企業(ye)的(de)真正價值。”
至(zhi)此,華(hua)為大(da)公(gong)主歸國后的(de)首次公(gong)開分享(xiang)告(gao)一段落,短(duan)短(duan)的(de)十余分鐘(zhong)內,孟(meng)晚舟并未(wei)多言壓力與困頓,更多的(de)是表達了成長(chang)于希望。

財報(bao)上的數(shu)字背后隱藏的是(shi)公(gong)司(si)業務的發展。華為公(gong)司(si)輪值董事長(chang)郭(guo)平隨即(ji)便從業務的角度全面回答了網友心目中的疑問(wen)——華為還(huan)有(you)沒(mei)有(you)競(jing)爭力?
華為提出的“求生存”目標多少帶有悲愴色彩,幸而,2021年,華為活下來了。至于今年,郭平稱——2022年繼續求生存。

同時,郭平(ping)表示(shi),過(guo)去三年(nian),嚴峻的(de)外部環境(jing)和(he)非(fei)市場(chang)因素,對公司(si)經營(ying)帶來(lai)了困(kun)擾。但(dan)華為的(de)問題不是靠節(jie)衣縮食來(lai)解決的(de),而是要解決技術(shu)和(he)工(gong)藝的(de)難題,構建(jian)高度可靠的(de)供應鏈。
如今,華為(wei)(wei)面(mian)臨著先(xian)(xian)進工藝不可獲得(de)的困(kun)境,郭平提出,華為(wei)(wei)要生存,必須加大戰略(lve)投(tou)入(ru),在(zai)單點技(ji)術領先(xian)(xian)遇到困(kun)難(nan)的時候,積極尋求(qiu)系統突(tu)破。

華為提出,要推動(dong)三個方向的(de)重構——理論突破、架構重構、軟件重塑。
在基礎(chu)理(li)論方面,探索計算(suan)與通(tong)信的理(li)論本(ben)質,突破產業演(yan)進瓶頸;在架構(gou)設計上,不依賴單點最優,推動系統整體(ti)競爭力的構(gou)建;軟(ruan)(ruan)件(jian)上,扎根軟(ruan)(ruan)件(jian)核心(xin)能(neng)力,重構(gou)核心(xin)基礎(chu)軟(ruan)(ruan)件(jian)棧。


隨后(hou),郭平還(huan)著重介(jie)紹(shao)了華為在煤炭、數字能源、智能車、華為云等業務方面的進展(zhan)。

在煤炭領域,郭(guo)平提出,煤炭在很長時(shi)間(jian)內都是中國能源(yuan)安全的(de)“壓艙石”和“穩定器(qi)”,但(dan)煤炭生產的(de)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華為(wei)作為(wei)ICT基礎設施提供商,著力(li)利(li)用ICT技術(shu)幫助行(xing)業解決問題,打造“全面感知(zhi)、實時(shi)互聯、智能控制”的(de)智能礦(kuang)山,在大(da)量數字技術(shu)的(de)加持下(xia),助力(li)“穿西裝打領(ling)帶挖煤”。

在數字能源領域,郭平介(jie)紹道,華為圍繞清潔發電(dian)、能源數字化(hua)、交通(tong)電(dian)動化(hua)、綠色(se)ICT能源基礎(chu)設施、綜(zong)合(he)智慧能源等(deng)持續(xu)創新,攜手全球客(ke)戶、合(he)作伙(huo)伴共建低碳社(she)會,累計助(zhu)力客(ke)戶實現(xian)綠色(se)發電(dian)4829億(yi)(yi)度(du),節(jie)約用(yong)電(dian)約142億(yi)(yi)度(du),減少二氧(yang)化(hua)碳排放近2.3億(yi)(yi)噸。

在智能車領域,郭(guo)平再次(ci)重申——華為不造(zao)車(che)。據介(jie)紹,華為智能汽(qi)車(che)部件業務已(yi)上市(shi)30多款智能汽(qi)車(che)零部件,在過去(qu)的一年中,已(yi)累(lei)計(ji)發展(zhan)了超過300多家產業鏈伙伴。

此外,在最后的采訪環節,郭平回應了有關華為是否自建芯片工廠的問題。他表示(shi),芯片斷供對華(hua)為手機業務影響(xiang)很(hen)大,但ToB業務連續(xu)性(xing)(xing)現在還有(you)(you)保障。未(wei)(wei)來,華(hua)為未(wei)(wei)來將(jiang)推(tui)進三個重構,用堆疊、面積換性(xing)(xing)能,用不那么先(xian)進的工藝也可(ke)以(yi)讓華(hua)為的產品有(you)(you)競爭力。

寫在最后

在發布會的(de)最后,有記者提(ti)問孟晚(wan)舟回歸(gui)6個月后的(de)個人感受如何,她的(de)回復是——“洞(dong)中方(fang)一日,世上已千年(nian)”。的(de)確,在孟晚(wan)舟囿于加拿(na)大的(de)這段日子(zi)里,我國科技行(xing)業迎來了快(kuai)速(su)發展,也(ye)正因如此才為(wei)(wei)(wei)華為(wei)(wei)(wei)的(de)“求生存”提(ti)供了更多選擇(ze)。相信華為(wei)(wei)(wei)CFO也(ye)不會掉隊(dui),將繼續帶領華為(wei)(wei)(wei)開疆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