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物聯網發展史,背(bei)后是一(yi)場自己爭取(qu)的(de)天時地(di)利人(ren)和(he)。
物聯網成長于互聯網土壤,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技術史上的每一次能力提升,都伴隨著連接設備數量的激增。在摩爾定律的驅動下,現如今,普通物品將很容易獲得與第一代智能手機相當的計算和連接能力,由智能設備數量激增帶來的物聯時代已經到來。
中國的物聯網產業發展已久,在我國龐大的市場內驅力與制造能力支撐下,物聯網技術的生長方式非常貼合我國電子產業發展脈絡,形成了獨有的市場特點。因物聯網本身上下游產業鏈較長、容易形成產業集群,因此我國長三角、珠三角等不同地區的物聯網產業集群又有著明顯的地域分別。
在這其中,被譽為“硬件之都”的深圳具備最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該地區各類電子產品的從業者規模是全國任何其他城市都不可比擬的,軟件、硬件、生產制造以及行業應用各個環節布局完整,不僅有著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與其相應的服務配套產業也最為完善。從全局來看,深圳擔得起“物聯網之城”的名號。
“深圳(zhen)經(jing)濟(ji)特(te)區建立時,全市(shi)只有兩名高級技(ji)(ji)術職稱的技(ji)(ji)術人員,一個獸(shou)醫站(zhan)的獸(shou)醫和一個農機(ji)站(zhan)的拖拉機(ji)維修員。”在深圳(zhen)市(shi)高新技(ji)(ji)術產業(ye)協會執(zhi)行(xing)會長(chang)黃(huang)云的回憶中,彼(bi)時,“深圳(zhen)不適合做高新技(ji)(ji)術產業(ye)”的觀點甚囂塵(chen)上。
但深圳的物聯基因也正是從那時起源。1979年,廣東省計劃委員會批準了一項電子工業重組計劃,將在(zai)三(san)線工業(ye)建(jian)設時期布置在(zai)粵北山區的(de)三(san)家電子(zi)廠遷入了深圳(zhen),合并(bing)成立了一家名(ming)為(wei)“華強(qiang)電子(zi)工業(ye)公(gong)司(si)”的(de)企業(ye)。后來的(de)故事(shi)大家都很熟悉——“華強(qiang)”一躍成為(wei)了電子(zi)產品世界的(de)代名(ming)詞。
隨后的幾年便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栽培期,從產業到政策都在走一條從無到有的道路。1992年后,深圳的科研經費每年都有大幅提升,隨(sui)著本地(di)許多企(qi)業(ye)的轉型以及大量內地(di)高校、科研院(yuan)所到深圳創立企(qi)業(ye),該地(di)區的科技型企(qi)業(ye)如雨后(hou)春筍般生根發芽,僅靠科技三項經費來支持全域(yu)研發活動遠遠不夠。
曾任(ren)深圳(zhen)市科技(ji)局計(ji)劃(hua)財務處處長、深圳(zhen)市中國國際高新技(ji)術(shu)成(cheng)果(guo)交易(yi)中心主(zhu)任(ren)、國家(jia)超級計(ji)算深圳(zhen)中心主(zhu)任(ren)的(de)劉明偉回憶到,根據有限(xian)的(de)經費和扶持政策(ce)的(de)實際情況,深圳(zhen)每年確定(ding)(ding)一個具有一定(ding)(ding)基礎的(de)技(ji)術(shu)領域(yu)給予重點支(zhi)持,先后支(zhi)持了(le)ASIC(專用集成(cheng)電路)、通信技(ji)術(shu)、生物技(ji)術(shu)、新材料技(ji)術(shu)等(deng)領域(yu)。
上世(shi)紀90年代,深圳(zhen)政府以(yi)信息(xi)產(chan)業作為“科技興市(shi)”的突(tu)破點,在信息(xi)產(chan)業發展初期(qi)投資建設高新技術產(chan)業園區,制定各項優惠政策以(yi)吸引電(dian)子(zi)(zi)信息(xi)企(qi)業入駐。電(dian)子(zi)(zi)信息(xi)企(qi)業在高新技術產(chan)業園區內(nei)不斷匯聚,初步形成了包括(kuo)通訊產(chan)業群、計算(suan)機產(chan)業群、軟件(jian)產(chan)業群和電(dian)子(zi)(zi)元器件(jian)產(chan)業群在內(nei)的門類齊(qi)全的電(dian)子(zi)(zi)信息(xi)產(chan)業集(ji)群。
在這期間誕生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引領性政策。1998年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俗稱“22條”)出臺,在全國首開地方出臺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的先列。“22條”出臺后,彼時北京、上海等在內的30個省區市都到深圳考察學習。1999年,深圳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新22條”),進一步優化了對高新技術企業和項目的優惠政策。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華為、中興、騰訊、邁瑞、比亞迪等自主創新型航母級企業都受惠于“22條”。
由此,深圳正式駛上高新技術發展(zhan)的快車(che)道——
2000年初,華為、中興和長城(cheng)等一(yi)(yi)批信(xin)息技術企業(ye)通(tong)過自主研發擁(yong)有了(le)核(he)心技術,占據相當(dang)部分的(de)國內外銷售份額。同期,騰訊、迅雷等一(yi)(yi)批互聯(lian)網(wang)應用型企業(ye)相繼(ji)誕生,迅速占領了(le)互聯(lian)網(wang)行業(ye)的(de)高地,數字產業(ye)成為深圳的(de)支柱產業(ye)之(zhi)一(yi)(yi)。
2012年,“互(hu)聯(lian)網+”概念被首次(ci)提(ti)出(chu)后,深圳(zhen)金(jin)融(rong)和物流等傳統優勢(shi)服(fu)務業率(lv)先(xian)與彼時先(xian)進的互(hu)聯(lian)網技術相(xiang)結合,催生(sheng)出(chu)金(jin)融(rong)云服(fu)務平臺、物聯(lian)網等新業態(tai),電子錢包(bao)、智(zhi)能分揀設備等新產品也得(de)以推廣。
2017年,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深圳制造業智能化轉型,以大疆、華星光電、贏領智商為代表的一批深圳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企業(ye)(ye)已(yi)經實現了全產業(ye)(ye)的互聯互通(tong)。
至此,深圳的數字產業以點帶面推進了傳統產業鏈條式、全方位的數字化升級,深圳的物聯網產業覆蓋了電子元器件、數碼、通訊、電腦整機及外設產品等,涵蓋整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完全具備近年來的數字家庭、智能終端、新型顯示、IC、人工智能、5G和物聯(lian)網(wang)、智能制(zhi)造等電(dian)子(zi)信息產業(ye)的(de)發展(zhan)核心,深圳(zhen)產業(ye)數字(zi)化程(cheng)度(du)得(de)到(dao)顯著提(ti)高。
而這背(bei)后不可忽視的是深圳在新基(ji)建方面(mian)的強勢推動力(li)。深圳不僅是國家首(shou)批5G試(shi)點城(cheng)(cheng)市之一(yi),也是全球第一(yi)個5G獨(du)立規模組網城(cheng)(cheng)市,5G基(ji)站(zhan)和終端(duan)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yi)。
信息技術產業是深圳最大的支柱產業,該地區產值約占全國七分之一。在此基礎上,深圳著手推動物聯產業走向更大規模的群體化發展。2018年7月,深圳市政府印發《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著力打造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支撐,以統一的城市大數據運行和管理中心為平臺,以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城市治理和智慧產業為應用的新型智慧城市一體化建設格局。可以說,深圳是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和技術應用最為發達的城市,在物聯網的發展上具有先發優勢。
當前,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地區是國內物聯網市場化最成熟、體系最完備的地區之一,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競爭力強的物聯網應用技(ji)術成(cheng)果和(he)信息增值服務模(mo)式,產業(ye)規模(mo)領先其他(ta)地區。
從上一階段全國物聯網建設整體完成度來看,根據2017年1月國家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中的各項指標來判斷。2018年,我國物聯網總體產業規模達到1.33萬億元,完成度最高,達88.67%;截至2018年6月,中國移動物聯網連(lian)接數達(da)到(dao)3.8億(yi),中國電(dian)信達(da)到(dao)7419萬(wan),中國聯通(tong)達(da)到(dao)8423萬(wan),我國公眾(zhong)網絡M2M連(lian)接數供給5.4億(yi),完成度達(da)31.76%,完成度接近50%。
若按照地域來看,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較快。2020年(nian),深(shen)圳戰(zhan)略性新(xin)興產(chan)業增(zeng)(zeng)加(jia)值為10272.72億(yi)(yi)(yi)元,按(an)可比(bi)價計算(suan),增(zeng)(zeng)長3.1%,與深(shen)圳GDP增(zeng)(zeng)速(su)持平(ping),占全市(shi)GDP比(bi)重達到37.1%。其中,新(xin)一代(dai)信息技(ji)術增(zeng)(zeng)加(jia)值為4893.45億(yi)(yi)(yi)元,增(zeng)(zeng)長2.6%;數(shu)字經濟為1601.03億(yi)(yi)(yi)元,下降0.2%;高(gao)端(duan)裝備制造為1380.69億(yi)(yi)(yi)元,增(zeng)(zeng)長1.8%;綠(lv)色低碳為1227.04億(yi)(yi)(yi)元,增(zeng)(zeng)長6.2%。
從該(gai)地區新增(zeng)(zeng)產業(ye)(ye)(ye)擴張規模(mo)來看,2012年以來,深(shen)(shen)圳(zhen)(zhen)的人(ren)均(jun)新增(zeng)(zeng)企(qi)(qi)業(ye)(ye)(ye)數量穩居全國(guo)第一,2019年每(mei)萬(wan)(wan)人(ren)新增(zeng)(zeng)企(qi)(qi)業(ye)(ye)(ye)225家,創業(ye)(ye)(ye)密度高。近5年來,深(shen)(shen)圳(zhen)(zhen)市(shi)新增(zeng)(zeng)企(qi)(qi)業(ye)(ye)(ye)每(mei)年穩定在33萬(wan)(wan)左(zuo)右,5年累(lei)計新增(zeng)(zeng)逾167萬(wan)(wan)商事主(zhu)體。截至(zhi)2020年底,深(shen)(shen)圳(zhen)(zhen)累(lei)計企(qi)(qi)業(ye)(ye)(ye)總量304.99萬(wan)(wan)家。
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等八部門聯合推出的《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則提出新一階段的挑戰。站在這個關口,深圳意識到了制造業升級的必要性,將借助自身物聯網產業集群優勢,通過智能化、信息化增強制造業附加值。
以深圳市現有經濟結構,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先發展是較為可行的道路,且隨著這一部分產業的發展,也對改善現有產業結構有所幫助。深圳物聯網產業(ye)的(de)(de)完整性不僅可以讓該地(di)區該領域的(de)(de)企(qi)業(ye)針對市(shi)場(chang)的(de)(de)需求,迅速(su)研發出(chu)新的(de)(de)產品與(yu)方案,搶占市(shi)場(chang)先機,還可借此(ci)獲得更低的(de)(de)成本,更加具有市(shi)場(chang)競爭力(li)。
從(cong)過往數(shu)據來(lai)看,2020年(nian),深(shen)圳(zhen)新(xin)一代(dai)信(xin)息技術產業增加(jia)值4893.45億元(yuan),同比增長2.6%,聚焦5G、物聯網、智能網聯汽車、集(ji)成電(dian)路、柔性電(dian)子(zi)、新(xin)型顯示、人工智能七大關鍵領域(yu)。中(zhong)國電(dian)子(zi)信(xin)息產業前(qian)10強總(zong)部或區(qu)(qu)域(yu)總(zong)部均(jun)落(luo)戶深(shen)圳(zhen),代(dai)表性企(qi)業有華為、中(zhong)興(xing)通訊、海(hai)能達、騰訊、宇龍通信(xin)、海(hai)思半導體、平安科技等(deng)(deng)上市公司和大疆(jiang)、TCL華星光電(dian)等(deng)(deng)獨角獸企(qi)業。產業主要聚集(ji)在南(nan)山區(qu)(qu)、寶安區(qu)(qu)和坪(ping)山區(qu)(qu)。
為此,深圳正從政策端發力推進產業升級,也提出了更為先鋒性的目標。2022年6月,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官網發布的《深圳市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十四五”發展規劃》提(ti)出(chu),到(dao)2025年,打造國際(ji)新型(xing)(xing)智(zhi)慧(hui)城(cheng)市(shi)標桿和“數(shu)字中國”城(cheng)市(shi)典范,成為(wei)全球(qiu)數(shu)字先(xian)鋒(feng)(feng)城(cheng)市(shi);到(dao)2035年,數(shu)字化(hua)轉型(xing)(xing)驅動生產(chan)方(fang)(fang)式、生活(huo)方(fang)(fang)式和治(zhi)(zhi)理(li)方(fang)(fang)式變革成效更(geng)加顯(xian)著,實(shi)現數(shu)字化(hua)到(dao)智(zhi)能化(hua)的飛躍,全面(mian)支撐城(cheng)市(shi)治(zhi)(zhi)理(li)體系和治(zhi)(zhi)理(li)能力(li)現代(dai)化(hua),成為(wei)更(geng)具競爭(zheng)力(li)、創新力(li)、影響力(li)的全球(qiu)數(shu)字先(xian)鋒(feng)(feng)城(cheng)市(shi)。同月,深圳市(shi)政府計劃(hua)將車聯網(wang)、智(zhi)能傳感(gan)器(qi)(qi)、智(zhi)能終端、智(zhi)能機器(qi)(qi)人(ren)等物(wu)聯網(wang)相(xiang)關行業納入(ru)戰(zhan)略性新興產(chan)業集群(qun)。
寫在最后
近年來,伴隨著5G、大數(shu)據、云計算(suan)、人工(gong)智能(neng)等技術的(de)(de)(de)不(bu)斷進步與成(cheng)熟,隨之誕(dan)生的(de)(de)(de)數(shu)字經濟具有(you)高創(chuang)新(xin)性(xing)、強滲透性(xing)、廣覆蓋性(xing),它不(bu)僅是(shi)新(xin)的(de)(de)(de)經濟增(zeng)長點,而且是(shi)改(gai)造(zao)提升傳(chuan)統產業(ye)的(de)(de)(de)支(zhi)點,可(ke)以成(cheng)為構(gou)建現代化(hua)經濟體系的(de)(de)(de)重要(yao)引擎(qing)。
中國能夠將前沿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用于降低研發成本,縮短創新周期,提升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的成功率。物聯網所蘊含的產業集群推動力和整合力是與這一點完全契合的。從產業(ye)集群來看(kan),以華為(wei)(wei)、中興等為(wei)(wei)代表(biao)的(de)科(ke)創(chuang)企(qi)業(ye),引領(ling)(ling)了以深圳(zhen)為(wei)(wei)主體的(de)珠江(jiang)口東岸(an)地區創(chuang)新網絡的(de)形成,深圳(zhen)ICT產業(ye)鏈(lian)的(de)規模集聚(ju),不僅是激發其內生(sheng)動(dong)力的(de)一環,也(ye)是其保(bao)證全球領(ling)(ling)先的(de)競爭力的(de)一環。
深圳將如何發揮其物聯網集群的領先優勢?在產業鏈沖擊之下,全國乃至全球的供應鏈會為物聯網行業的未來發展帶來哪些潛在的影響?站在這個時代的岔路口,物聯網行業人士又該如何分辨真假虛實的發展風向標?2022年12月7日,一年一度的產業盛會【2022年中國AIoT產業年會暨2023智能產業前瞻洞察大典】將在物聯網之城——深圳
12月7日 深圳
“2022中國AIoT產業年會暨2023智能產業前瞻洞察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