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shi)我的第384篇專欄(lan)文(wen)章。
在(zai)全球范圍(wei)內,RWA(真實(shi)世界資(zi)產)正以前所未(wei)有(you)的速(su)度成為(wei)產業(ye)(ye)熱點。科(ke)技(ji)巨(ju)頭、金融機構都在(zai)爭(zheng)相布局,仿佛“萬物皆(jie)可(ke)RWA”已經成為(wei)行業(ye)(ye)共識。
然而,越是熱烈的浪(lang)潮,越容易催生(sheng)泡沫(mo)和迷思。反觀(guan)當下,許多被包裝成(cheng)RWA的資產,其底層價值波動大、法律(lv)歸(gui)屬模糊、鏈下數據難(nan)以驗證,僅憑“上鏈”二字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流動性(xing)和安全(quan)性(xing)。
事實上,“萬物皆可RWA”是一種誤導,它掩蓋了RWA真正落地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艱難現實和技術門檻。RWA絕(jue)不是一把(ba)能打開(kai)所有產業資產流動(dong)性的萬(wan)能鑰匙。
近期的(de)行業(ye)動態為RWA的(de)熱(re)度持續加碼(ma)。
8月7日,全球首份RWA產業(ye)白(bai)皮書(shu)《RWA產業(ye)發(fa)展研究報告·產業(ye)篇(pian)2025》正式發(fa)布(bu),這份白(bai)皮書(shu)聯合了香港(gang)理工大學(xue)(xue)、粵港(gang)澳大灣區(qu)國際(ji)信息科(ke)技協(xie)會數(shu)字經濟研究中(zhong)心、以及IEEE計(ji)算機(ji)協(xie)會區(qu)塊鏈(lian)和分布(bu)式記賬標準化委員會等,權威機(ji)構(gou)共(gong)(gong)同(tong)牽頭(tou)。這不僅標志著RWA產業(ye)進(jin)入(ru)了被主流學(xue)(xue)術和產業(ye)共(gong)(gong)同(tong)關注的新階(jie)段,也預示著未來的合規(gui)化和標準化方(fang)向。
白皮書中的洞見提醒行業從業者,RWA不是一場“上鏈即流動”的盛宴,而是對價值本質、法律框架和數據可信性的三重拷問。只有能夠穿越價值穩定性、法律確權清晰性、鏈下數據可驗證性三大門檻的物聯網資產,才真正有資格被Token化,才能在流動性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緊接著,8月8日,奧瑞德依托螞蟻數科的技術支持,完成了全國首單基于AI服務器資產的RWA發行,資(zi)產規(gui)模高達(da)數千萬元人民幣。
此次項目以深圳(zhen)市智算力數(shu)字科技有(you)限公司持有(you)的(de)(de)AI服務(wu)器為底層(ceng)資產(chan),為AI基礎設施資產(chan)的(de)(de)數(shu)字化和(he)算力資產(chan)價(jia)值流轉探索開(kai)辟了新的(de)(de)路徑(jing)。這些案例的(de)(de)背后(hou),是產(chan)業界對RWA的(de)(de)極大期待,也是探索“現實(shi)資產(chan)數(shu)字化”邊界的(de)(de)有(you)益嘗試(shi)。
正(zheng)是在這樣的熱潮(chao)之下,我有幸在貓友會(Ready Player Club)聆聽(ting)了知名企業家、復星集團聯合創(chuang)始人梁信(xin)軍先生的精彩演(yan)講《穩定幣合規(gui)后Web3投資和(he)RWA》,很受啟發(fa)。
RWA不是萬能鑰匙,只有跨越價值、確權、數據三大門檻的物聯網資產,才有資格真正Token化。我們必須警惕產業泡沫下盲目追逐的幻象,回歸(gui)到資產本源、法(fa)律邏輯和數(shu)據可信的嚴肅討論。
更進一步,筆者認為,未來十年,物聯網+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將成為RWA產業創新的主角,而不再是配角。

物(wu)聯網資產之所以被視為RWA賽道(dao)最有潛力的(de)突破口,根(gen)本在于其設(she)備層(ceng)的(de)獨特物(wu)理屬性和(he)數據特征。
與金融票(piao)據(ju)、不動(dong)產等傳統RWA對象相比(bi),物(wu)聯網(wang)設備天然具備“全時在(zai)線、實時數(shu)據(ju)、物(wu)理(li)錨(mao)定(ding)和(he)可追溯性(xing)(xing)強(qiang)”這一(yi)系(xi)列優勢。每一(yi)臺設備都在(zai)持(chi)續產生大量可以被實時采(cai)集、存證和(he)校驗的數(shu)據(ju),并且(qie)這些數(shu)據(ju)具有明確的物(wu)理(li)來源(yuan)和(he)唯一(yi)性(xing)(xing)標識。
這意味著,物聯網資產在鏈下數據可驗證性上,遠遠優于那些依賴人工錄入、周期性披露的傳統金融資產。物聯網將成為RWA的加速器與基礎設施,因其天然具備數據可驗證、資產可追溯、價值可實時反映等特性。
進(jin)一(yi)步(bu)來看,當(dang)物(wu)聯網資產被Token化后,產業邏(luo)輯(ji)和資產流通模式將(jiang)發生顛覆性變(bian)化。Token化讓資產進(jin)入(ru)365天、24小(xiao)時(shi)不間斷(duan)的全球流通狀態,無論(lun)是在交(jiao)易所(suo)還是在錢包(bao)之間,轉移和交(jiao)易都變(bian)得毫無時(shi)空障(zhang)礙。
更重要的(de)(de)是,Token具(ju)備(bei)可編程性,可以內嵌(qian)復雜的(de)(de)業務邏輯,例如(ru)自動(dong)分(fen)紅、收益分(fen)配(pei)、履約保證金的(de)(de)動(dong)態調整等,這些功能(neng)在傳統金融體系(xi)中往往需要依賴專門的(de)(de)平(ping)臺(tai)、冗余的(de)(de)中介和高昂的(de)(de)合規(gui)成(cheng)本(ben)。
此外(wai),Token的(de)轉移和(he)(he)確權(quan)成(cheng)(cheng)(cheng)本(ben)極低,交易和(he)(he)清算(suan)(suan)可以(yi)在(zai)鏈上(shang)同步完成(cheng)(cheng)(cheng),極大提升了資金和(he)(he)資產流轉的(de)效率(lv)。以(yi)AI服務器RWA為例(li),分布式算(suan)(suan)力的(de)收益(yi)分配和(he)(he)結算(suan)(suan)能(neng)夠在(zai)Token層實時完成(cheng)(cheng)(cheng),無(wu)需等待銀行系(xi)統的(de)結算(suan)(suan)周期,極大降低了運(yun)營(ying)與摩擦成(cheng)(cheng)(cheng)本(ben)。
智能合約(yue)的自動(dong)化部署(shu)讓業務規則的執(zhi)行(xing)變得透明、可追溯且高效;開源代碼又(you)為各(ge)方利(li)益(yi)相關者的審(shen)計(ji)提供(gong)了(le)便利(li),消(xiao)除了(le)傳統金融黑(hei)箱操作的隱憂。
與此同時,Token系(xi)統既能方便資產(chan)流轉與追蹤,又通(tong)過匿名和不(bu)與Web2、線下(xia)身份直接綁定的方式,為隱私保護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xing)。

物聯網資產在Token化之后,正是憑借上述這7大變革——全天候流通、可編程、極低成本、自動清結算、業務自動化、規則透明、追蹤與隱私并存,徹底打破了傳統RWA資產“數據難以驗證、確權難、流轉慢”的舊格局。
這種以數據為錨點、以設備為載體的資產Token化模式,不僅優化了資產的流動性與安全性,更為產業間的協同和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底座。可以預見,物聯網資產將成為推動RWA產業從概念走向現實的關鍵引擎,并為(wei)大規模的可信資產(chan)數字化流轉開辟全新空間。

AIoT企(qi)業(ye)要想真正參與RWA并從中(zhong)受益,必須(xu)邁(mai)過技術、合規和市場(chang)三道門(men)檻(jian)。傳統RWA平臺(tai),雖然提供了資產上(shang)鏈和流轉的路徑,卻往往因為高昂的準入(ru)門(men)檻(jian)、繁復的合規流程以及平臺(tai)自身的中(zhong)心化局限,讓絕大(da)多(duo)數(shu)中(zhong)小企(qi)業(ye)和創新項(xiang)目被拒之門(men)外。
這樣的格局,很難與AIoT行業“設備海量分布、數據實時產生、創新模式多樣化”的現實需求相匹配。而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才是最適合物聯網企業,特別是中小和初創企業參與RWA的主流模式。DePIN不僅降低準入門檻,還能激活長尾創新和全球協作。
DePIN的(de)本(ben)質,是將物理(li)世界的(de)基礎設施(shi)網絡(luo)(包(bao)括算力、存儲、傳(chuan)感、能源、通信等)用區塊(kuai)鏈(lian)技術(shu)和Token激勵機制連接起(qi)來,形成一個開放、去中心(xin)化、可擴展的(de)協(xie)作網絡(luo)。
在(zai)這個(ge)網絡(luo)里,每一(yi)個(ge)AIoT設備、每一(yi)個(ge)參(can)(can)與者都能通過智(zhi)能合約直接獲得激勵和結算,所有權利與收益公開(kai)透(tou)明、規則自(zi)動執行。這種機制(zhi)極大降低了參(can)(can)與門檻,無論(lun)是(shi)分布(bu)在(zai)全球(qiu)(qiu)各(ge)地的微型(xing)傳感器,還是(shi)初(chu)創企(qi)業自(zi)有的小規模算力節點,都可以無需繁(fan)瑣的審(shen)批和中(zhong)介(jie),自(zi)主(zhu)地將資(zi)產Token化(hua)并參(can)(can)與到全球(qiu)(qiu)市(shi)場的流通和分配之中(zhong)。
與傳統RWA平臺相比,DePIN的優勢不僅(jin)僅(jin)在(zai)于去(qu)中心(xin)化(hua),更(geng)在(zai)于其(qi)激(ji)(ji)勵機制和技術(shu)開放性(xing)。通(tong)過鏈上Token,DePIN能(neng)夠(gou)實時追(zhui)蹤(zong)每(mei)一項物理資產的產出和貢獻,自動(dong)分配收益,動(dong)態調(diao)整激(ji)(ji)勵,使得(de)所(suo)有(you)參與者(zhe)都能(neng)按(an)實際貢獻獲(huo)得(de)回報。
這種機制天然適合AIoT智能設備的碎片化、分布式和動態增長的特征,可以極大釋放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資產變現潛力。DePIN讓每一個智能設備都能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現金流發動機”,為中小企業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釋放通道。
舉例來說,假如一家創(chuang)業公司部署了(le)數(shu)(shu)千臺(tai)AI攝像(xiang)頭或邊緣計算(suan)終(zhong)端,在DePIN模式下,這些設備無須依賴單一平臺(tai)的授權(quan)和結算(suan)體(ti)系,而是可(ke)以直接(jie)通過鏈上協議將其算(suan)力、數(shu)(shu)據采集、存儲等使用權(quan)Token化,實時對接(jie)全球需求方。所(suo)有的收(shou)益分配(pei)、數(shu)(shu)據確權(quan)、資產流(liu)通都基于智能(neng)合約自動完(wan)成,極大降低了(le)運營(ying)與合規成本。
同時,因DePIN網絡的開放(fang)性,每個創(chuang)新型AIoT項目都有機會被全球市場發(fa)現(xian)和采納,長尾創(chuang)新被真(zhen)正(zheng)激活,產業協作也變得跨界且高效。
在新的產業范式下,DePIN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商業模式的重塑,它將成為物聯網企業參與RWA、釋放資產潛能的最佳突破口。

在RWA的落地與創新路徑中,AIoT設備與鏈上Token的深度協同,正催生出“資產-數據-收益”三位一體的自動化流轉范式。 這一范式不僅解決了(le)資產上鏈之后的(de)確權、驗證(zheng)與(yu)分配難題,更(geng)為全球化、大(da)規模的(de)物理資產數(shu)字化流動(dong)提(ti)供了(le)可持續的(de)技(ji)術基礎(chu)。

近年來(lai),以ERC-2222、ERC-3525和(he)ERC-3643為(wei)(wei)代表(biao)的(de)新一代Token標準(zhun),為(wei)(wei)RWA的(de)合規性、自(zi)動化(hua)和(he)靈活性帶來(lai)了質(zhi)的(de)飛躍。
ERC-2222極大地簡化了收益分配流程,讓分紅、利息、租金等現金流能夠自動、按比例分發到每一位Token持有者手中。ERC-3525則支持半同質化資產的靈活拆分和組合,使復雜的資產權益可以在鏈上細致映射與流轉。ERC-3643為合規性(xing)場景量(liang)身打造,兼容身份驗證、監(jian)管(guan)要求(qiu)與(yu)跨(kua)鏈流轉,保障產業級RWA落地的法理清晰與(yu)合規透明。
這一模式的(de)(de)關(guan)鍵(jian)在(zai)于鏈下數(shu)據與(yu)鏈上(shang)結算的(de)(de)無縫閉環。AIoT設備的(de)(de)運(yun)行數(shu)據、產出(chu)實績、能(neng)耗信息等,被實時采集、加密(mi)存(cun)證,并通過可信預言機或多方共識,上(shang)鏈同步為智能(neng)合約可識別(bie)的(de)(de)輸(shu)入。
這樣(yang),鏈上(shang)Token便能根據鏈下真實(shi)數(shu)據,按既定規則自動完成收(shou)益分配、資(zi)產更新(xin)與確權(quan)確認(ren)。整個流(liu)通過程(cheng)無需人工干預,降低了(le)人為操作(zuo)風險(xian)與數(shu)據造假(jia)可能,提升了(le)跨(kua)境(jing)、跨(kua)平臺的協(xie)作(zuo)效率。
更(geng)加值(zhi)得關(guan)注的是(shi),智能合約(yue)為收益(yi)(yi)分配、權屬轉移和合規(gui)校驗提(ti)(ti)供了(le)全流程自動化保障。每一(yi)(yi)筆收益(yi)(yi)結算、每一(yi)(yi)次權益(yi)(yi)變更(geng)都可實(shi)時上鏈,公開透(tou)明,任何參與者都能隨時審(shen)計與追溯。這種機制不僅提(ti)(ti)升了(le)產業信任,也(ye)大(da)幅降(jiang)低了(le)傳統金融體系下(xia)的結算、清(qing)分和跨境轉賬(zhang)成本。
因此,RWA的真正突破口,在于AIoT設備與鏈上Token的深度協同,“資產-數據-收益”三位一體,才能實現自動化、透明化、低成本的價值流轉。
在RWA加速向物聯網領域滲透的(de)過程中,我們(men)必須正視其(qi)面臨(lin)的(de)風險與挑戰(zhan)。數據作假(jia)、監管壁壘、法律確權(quan)和隱私保護等(deng)問題,都是AIoT資(zi)產Token化道路上不可回避的(de)現實。
無(wu)論(lun)是(shi)設備數據的(de)真實可信、資產權屬的(de)合法確(que)權,還是(shi)跨境流轉中的(de)合規風險,任何一(yi)個(ge)環節的(de)缺失都可能削弱RWA的(de)根基。尤(you)其在全球范(fan)圍內,法律體系差異(yi)和(he)監管尺度不一(yi),給RWA的(de)標準化和(he)規模化帶來了更多(duo)不確(que)定(ding)性。
因此,行(xing)業(ye)(ye)需(xu)要以更務實(shi)和(he)協同(tong)的姿態(tai)(tai),推進風險(xian)管理和(he)合(he)規(gui)(gui)創(chuang)新。整個產(chan)業(ye)(ye)鏈應(ying)聯合(he)推動數(shu)據標準(zhun)制定和(he)合(he)規(gui)(gui)認(ren)證,構建開放、透明、互信的生(sheng)態(tai)(tai)體系。只有(you)數(shu)據可驗證、資產(chan)權屬清晰、合(he)規(gui)(gui)機制完善(shan),物聯網資產(chan)Token化(hua)才(cai)有(you)望(wang)真正(zheng)成為資本市場(chang)與(yu)實(shi)體經濟之間高效連接的橋梁。
對于(yu)中小AIoT企業(ye)(ye)而(er)言(yan),更應主動擁抱DePIN模(mo)式,選擇(ze)適合自身場景的RWA標準(zhun),積(ji)極參(can)與行業(ye)(ye)標準(zhun)的制定與推廣,以便在產(chan)業(ye)(ye)變革中搶(qiang)占先(xian)機。
展望未來,AIoT與DePIN的深度融合,將推動物理資產的金融化邁向一個全新的高度。DePIN不僅極大降低了參與門檻,更以點對全球的開放網絡,將設備、數據和收益緊密串聯,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動能。未來十年,物聯網+DePIN有望成為RWA產業真正的創新引擎,讓每一個智能設備都能在全球市場自由流轉、自動分配價值。
正如文章開頭所強調,RWA不是萬能鑰匙,只有那些能夠滿足鏈下數據可驗證、價值穩定和法律確權的物聯網資產,才具備被Token化和規模化流通的基礎。產業變革的本質,從(cong)來都不是盲目(mu)追風,而是在保守與(yu)創新(xin)之(zhi)間尋(xun)找(zhao)到(dao)最堅實(shi)的落腳點。物聯網與(yu)DePIN的結(jie)合(he),正在為(wei)RWA開(kai)辟一條真正可(ke)(ke)(ke)持續、可(ke)(ke)(ke)擴展、可(ke)(ke)(ke)普惠的新(xin)路徑。
參考資料:
1.奧瑞德成功完成首期算力RWA發行,來源:奧瑞德股份2.《RWA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發布,來源: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