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的目標是能夠建立起一個分布式、輕量級、標準化的公共服務網絡。”3月25日,在“2023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深度行暨太原工業互聯網發展大會”舉辦期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劉陽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據劉陽介紹,當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已經上線280多個二級節點,遵循了統一技術規范、統一運營方式、統一管理模式。如此統一,有利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將工業互聯網發揮出最大作用。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制造業信息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能夠讓物與人,物與物對話,實現人、機、物互聯。而實現這個功能,需要通過工業互聯網的神經中樞,即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為每一個物品、每一臺機器甚至每一次作業、每一條數據,賦予唯一的智能“身份證”——工業互聯網標識碼。
據悉,只要對準標識碼“掃一掃”,就可以對相應的物理實體或虛擬信息進行查詢、定位、追溯,幫助企業實現產品追溯、供應鏈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終實現規模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和服務化延伸。
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已經全面建成,將進一步促進工業大數據加速循環,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的發展存在階段性。從最初關注編碼標準設計,到全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再到后期生態培育,以及未來打造更多規模化應用,產業生態將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劉陽介紹,“我們現在仍處在發展過程中,且發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伴隨二級節點等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的建設和運營,會有更多好的標識應用場景不斷打造出來,以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
3月25日,太原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上線儀式在太原晉陽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據悉,此次共有三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正式上線,分別是太原鍋爐、太原酒廠、山西煤機。3個二級標識解析節點的上線,使得太原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產業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
“山西省幾家企業的二級節點剛剛上線,意味著接入這樣一個標識解析網絡的開始,后面還會有更多的產業化工作要做,既包括節點本身的建設、部署、運行,以及和下一層級的企業對接,也包括應用場景的打造等。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劉陽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更多利好政策正在山西和太原落地。太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書林表示,太原支持企業開展改造升級,建設區級、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對建設已完成國家節點對接的工業互聯網每個節點給予500萬元一次性獎勵,連續三年每年按照節點實際運行費用的50%,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給予運營推廣補助。對接入太原工業互聯網二級標識解析節點的企業,標識年度解析量不少于5萬條,且解析量在并排名前50的分別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