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025驍龍峰會·中國于北京隆重開幕。值此高通公司成立40周年、深耕中國市場30載的重要節點,這一引領全球科技創新風向的技術盛會在夏威夷與北京兩地同步舉行,彰顯了高通長期深耕中國市場的合作成果與未來愿景。
在峰會首個演講中,高通公司總裁兼CEO安蒙就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六大趨勢正在驅動AI未來的發展——AI是新的UI、從以智能手機為中心轉向以智能體為中心、計算架構迎來變革、模型混合化發展、邊緣數據相關性增強、邁向未來感知網絡。”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技術升級宣言,而是對整個科技行業的深度洞察,也將重新定義AIoT產業的發展軌跡。

當我們審視過去十年的科技發展脈絡,會發現一個清晰的演進路徑:從最初的設備聯網,到萬物互聯,再到今天的萬物智聯AIoT。而高通正在推動的,是從“智能互聯”向“AI無處不在”的關鍵躍遷。
在這個新階段,終端設備不再是被動的執行單元,而是具備感知、理解、決策和學習能力的智能體。更重要的是,這些智能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構成了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智能生態系統——高通稱之為“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the Ecosystem of You)”。
從產業觀察者的視角來看,高通在這場轉型中的角色定位尤為獨特。它不是單純的芯片供應商,而是智能體經濟的基礎設施構建者。通過“技術底座+生態協同+場景落地”的三維進化路徑,高通正在重新定義AIoT產業的價值創造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不在于單一技術的突破,而在于構建一個能夠自我進化、相互賦能的智能生態系統。
技術創新的真正價值,往往不在于單點突破的高度,而在于體系化創新的深度。高通在2025驍龍峰會上發布的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這款CPU采用4.60GHz的超級內核和3.62GHz的性能內核,實現了單核性能提升20%、多核性能提升17%、響應速度提高32%、CPU能效提升35%的驚人成績。但更深層的意義在于,全新的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徹底摒棄傳統的CPU設計方式,不再受限于市售核心而妥協,實現了真正的技術自主。這種自主不僅體現在性能參數上,更體現在對應用場景的精準把握上。
在AI處理能力方面,高通Hexagon NPU的進化同樣值得關注。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NPU性能提升高達37%,每瓦特性能提高16%。Adreno GPU的創新則體現在另一個維度,首次引入的18MB的Adreno獨立高速顯存,重新定義了移動GPU架構的性能和能效。
從產業角度看,高通這種全棧自研的策略具有深遠意義。它不僅確保了技術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各個IP模塊之間的深度協同。CPU、GPU、NPU不再是獨立工作的計算單元,而是能夠根據具體場景進行智能調度和協同處理的有機整體。這種協同效應,是面向智能體時代的必然要求。
在AI技術的發展路徑上,業界一直存在“云端AI”與“邊緣AI”的路線之爭。而高通提出的“混合AI”架構,則為這一爭論提供了更為務實的答案。
安蒙在演講中明確指出,如今的大模型在被打造之初就支持邊緣側“云+端”協同,這使得任務分配能夠高效進行,這樣的架構具備擴展能力。這種表述背后,蘊含著對AI產業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
從技術層面看,純云端AI面臨著延遲、帶寬、隱私等多重挑戰;而純邊緣AI則受限于算力和模型規模。混合AI架構的價值在于,它能夠根據具體任務的特征,在云端和邊緣之間進行智能分配。
例如,對于需要實時響應的任務,如語音喚醒、手勢識別等,可以完全在端側完成;對于需要大規模知識庫支持的任務,則可以借助云端的能力;而對于涉及個人隱私的數據處理,則優先在端側進行。
高通的混合AI架構不是簡單的任務分配,而是基于場景的智能調度。通過高通傳感器中樞的持續感知和學習,系統能夠理解用戶的使用模式和偏好,預測不同場景下的計算需求,從而實現更加智能的資源調度。這種調度不僅考慮性能和功耗,還要考慮隱私保護、網絡狀況、響應時間等多個維度。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混合AI架構代表了一種更加成熟和務實的技術路線。它承認了云端和邊緣各自的優勢和局限,通過協同而非對立的方式,實現了1+1>2的效果。這種思路對整個AIoT產業都有重要啟示:未來的智能終端不再是云端服務的簡單延伸,而是具備獨立計算和決策能力的智能節點,它們與云端形成協同關系,共同構建智能服務體系。
高通的生態布局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同心圓”擴展模式:以移動技術為核心,逐步向PC、XR、汽車、機器人等領域延伸。這種擴展不是簡單的業務多元化,而是基于技術復用和場景互通的戰略布局。
在2025驍龍峰會上,高通展示了其在多個領域的最新進展。在PC領域,驍龍X2 Elite Extreme和驍龍X2 Elite的發布,將為市場帶來目前最快、性能最強大、能效最高的Windows PC處理器,與此同時,驍龍本生態也正在全面鋪開。在汽車領域,高通的驍龍數字底盤在過去不到三年的時間已經支持眾多中國汽車品牌推出了210多款車型,這個數字背后,體現的則是高通將手機領域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成功遷移到汽車場景的能力。
高通橫向擴展的真正價值,不在于進入了多少領域,而在于實現了跨終端的技術和體驗融合。安蒙提出的Ecosystem of You理念,核心就是要打造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智能設備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智能手機、PC、XR設備、汽車、可穿戴設備等不再是孤立的產品,而是能夠相互感知、協同工作的智能體網絡。
這種跨終端融合在技術層面體現為IP的復用和優化。同樣的Oryon CPU架構,既可以用在手機上實現極致的能效比,也可以用在PC上提供強勁的性能;同樣的Hexagon NPU,既可以在手機上運行個人AI助手,也可以在汽車上實現AI座艙功能。這種技術復用不僅降低了開發成本,更重要的是確保了跨設備體驗的一致性。
從生態協同的角度看,高通正在構建的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價值網絡。在這個網絡中,不同類型的終端設備通過共同的技術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通過共同的生態系統實現價值共創。這種模式突破了傳統供應鏈的線性關系,形成了更加靈活和富有彈性的生態網絡。
如果說橫向擴展體現了高通生態的廣度,那么縱向深化則展現了其深度。高通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已經從簡單的供應關系演變為深度的技術協同和標準共建。
在影像領域,高通與虹軟的合作堪稱典范。虹軟首席營銷官徐堅在峰會上表示:“雙方公司超過20年的合作,遠超簡單的合作伙伴關系,而是一種基于高度互信,深度整合的戰略關系。”虹軟分享了基于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實現的超域融合視頻功能(Dragon Fusion),不僅將原本僅支持拍照的超域融合技術擴展到了視頻領域,還通過針對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深度優化,實現了40%的性能提升和20%的功耗降低。
與豪威集團在圖像傳感器領域的合作同樣深入。通過與高通的協同創新,豪威的OV50X圖像傳感器配合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20-bit圖像處理帶寬,實現了256倍增益、超過100dB的單幀視頻HDR,這在業界是一次突破性的成就。
在高通的全球生態版圖中,中國市場占據著獨特而重要的位置。這不僅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和5G市場,更因為中國市場展現出的創新活力和“中國速度”,正在對全球科技創新產生深遠影響。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在演講中深情回顧了高通與中國產業攜手走過的30年歷程,從1995年高通進入中國市場,積極參與了中國CDMA網絡的相關測試。隨著無線網絡的飛速發展,中國移動終端產業也迎來了黃金時代。孟樸強調:“從3G到5G,驍龍平臺不斷發展,從旗艦手機到大眾市場,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組合。”這30年的合作,高通與中國合作伙伴攜手同行,見證并參與了中國從3G追趕、4G并列到5G領先的跨越式發展。
數據最能說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中國擁有11億5G用戶,占全球5G用戶總數的絕大部分。在物聯網領域,高通在全球擁有16000家客戶,其中包括所有中國主要的合作伙伴。
中國市場對高通的價值遠不止于規模。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的快速迭代和激烈競爭,推動了技術創新的加速。高通與中國市場的這種雙向賦能體現在多個層面。
在產品創新上,中國OEM廠商的需求推動了高通在性能、影像、游戲等領域的持續突破。例如,小米17系列全球首發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并與高通開啟了全新的MSS+(移動解決方案與協同合作)合作模式,雙方派出專屬研發團隊駐場,共同落地了129項新特性。
在技術標準上,中國企業的參與正在改變全球技術發展的方向。榮耀與高通在端側AI領域的合作,不僅實現了2-bit量化技術的商用突破,還推動了整個行業對端側AI能力的重新認識。一加與OPPO在游戲領域的創新,推動了165Hz超高幀率游戲成為新的行業標準。
在生態構建上,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催生了獨特的合作模式。高通先后發起的“5G領航計劃”、“5G物聯網創新計劃”,以及在本次峰會上隆重宣布的“AI加速計劃”,都是基于中國市場的需求和特點量身定制的。這些計劃不僅推動了技術的落地應用,更重要的是構建了一個包括運營商、OEM廠商、ODM廠商、應用開發者在內的完整生態系統。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高通與中國市場的雙向賦能,正在重塑全球科技創新的格局。中國不再只是技術的接受者和應用者,而是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源頭。高通通過深度參與中國市場,不僅獲得了商業成功,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對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洞察。這種洞察反過來又指導了高通的全球技術戰略,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
智能體AI的出現,標志著人機交互范式的根本性轉變。它不再是被動響應用戶指令的工具,而是能夠主動理解、預測和滿足用戶需求的智能伙伴。
與馬蜂窩的合作展示了個人AI在實際應用中的巨大潛力。馬蜂窩旅游研究院院長孫云蕾介紹,基于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出色端側AI能力,“超級小愛x馬蜂窩”能夠提供真正個性化的旅行規劃服務。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的行程安排、個人偏好和實時需求,自動生成定制化的旅游攻略,甚至能夠完美避開會議時間,為商務人士規劃周末行程。
面壁智能的AgentCPM更是將智能體的能力推向了新的高度。這個完全運行在端側的多模態智能體,能夠理解用戶的自然語言指令,觀察屏幕內容,并自主完成復雜的多步驟任務。例如,用戶只需說“把在古北水鎮拍的照片發到微博上”,智能體就能自動打開微博應用,找到相關照片,添加標簽并發布,甚至還能根據用戶偏好進行濾鏡處理。
從產業角度看,個人AI的興起代表著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它不僅將改變現有應用的交互方式,更將催生全新的應用類別和商業模式。高通通過提供強大的端側AI能力和開放的生態系統,正在成為這一變革的關鍵推動者。
如果說個人AI改變的是數字世界的交互方式,那么物理AI則是將智能帶入現實世界的關鍵。在高通的定義中,物理AI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支持駕駛輔助功能的智能汽車,第二階段則是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
在汽車領域,高通的驍龍數字底盤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功,而同樣令人興奮的是機器人領域的發展前景。
機器人需要的感知、決策、控制能力,與自動駕駛汽車有很多共通之處,但又面臨著更復雜的挑戰,如雙足行走的平衡控制、復雜環境下的路徑規劃、與人類的自然交互等。高通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已經開始。通過與宇樹科技等企業的合作,高通正在探索如何將其在移動計算領域的優勢應用到人形機器人上。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峰會中指出:“機器人本身的移動性和空間限制,決定了其對芯片算力和功耗控制具有獨特的更加嚴苛的要求。”這恰恰是高通的強項——在有限的功耗預算下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

在個人AI和物理AI之外,工業AI可能是最不為大眾所知,但卻蘊含巨大潛力的領域。
工業AI的核心價值在于將智能帶入生產和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高通躍龍品牌的推出,涵蓋了其對工業AI市場的戰略布局。與面向消費市場的驍龍不同,躍龍更注重滿足工業應用的特殊需求:更長的產品生命周期、更高的可靠性要求、更嚴格的安全標準、更復雜的環境適應性等。
邊緣智能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具有必然性。首先是數據量的問題,工業設備產生的數據量極其龐大,全部上傳到云端既不經濟也不現實。其次是實時性要求,很多工業控制場景需要毫秒級的響應時間,云端處理無法滿足。再次是安全性考慮,工業數據往往涉及企業核心機密,本地處理能夠更好地保護數據安全。
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中國擁有最豐富的工業場景和最迫切的數字化轉型需求。高通通過躍龍平臺和“AI加速計劃”,正在與中國的工業企業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工業AI的落地路徑。
縱觀近年來的技術發展,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單純追求算力已不再是核心競爭力,系統級優化和場景化創新正在成為新的護城河。
高通的“發明-分享-協作”商業模式,在AIoT時代展現出了獨特的生命力和適應性。這種模式的核心不是簡單的技術授權,而是構建一個各方共贏的生態系統。
孟樸在演講中明確指出:“我們研發前沿科技、分享創新成果,與生態共贏發展,因為我們深信:唯有合作伙伴的成功,才有高通的成功。”這種理念在實踐中體現為多個層次的合作:技術層面的IP授權,與OEM廠商的產品定制,與軟件開發商的深度優化,與應用開發者的生態共建。
“AI加速計劃”的推出,標志著高通生態戰略的進一步深化。這個計劃不是簡單地提供AI芯片,而是圍繞三大支柱展開:在智能手機上實現全新的AI賦能功能;將智能體AI體驗引入每一臺終端;與AI模型提供商和開發者合作,推動更多AI應用案例的探索與落地。

這種生態共建模式的價值在于,它能夠充分調動產業鏈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每個參與者都能在生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貢獻自己的專長,分享生態的紅利。這種模式也更適應AIoT時代的特點——技術復雜度高、創新節奏快、應用場景多樣,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獨自完成所有工作。
更進一步,安蒙提出的六大趨勢中,“從以智能手機為中心轉向以智能體為中心”這一判斷,實際上預示著整個產業格局的根本性變化。
在過去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是絕對的中心。所有的應用和服務都圍繞手機展開,其他設備要么是手機的配件,要么是手機功能的延伸。但在智能體時代,這種中心化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智能手表可以獨立進行健康監測和運動追蹤,智能耳機可以提供實時翻譯和語音助手服務,智能眼鏡可以提供AR導航和信息提示,智能汽車更是成為了移動的生活空間。
這種去中心化不是簡單的功能分散,而是形成了一個分布式的智能網絡。在這個網絡中,每個設備都具備一定的感知、計算和決策能力,它們相互協作,共同為用戶提供服務。高通的“Ecosystem of You”理念,就是對這種新格局的精準把握。
從產業競爭的角度看,這種格局變化意味著競爭重點的轉移。不再是單一產品的競爭,而是生態系統的競爭;不再是技術參數的比拼,而是用戶體驗的較量;不再是封閉系統的對抗,而是開放生態的共建。在這種新格局下,高通的平臺化戰略和生態化思維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
從連接時代到智能體時代,從設備智能到智能體經濟,這場變革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高通在這場變革中的角色,遠超傳統芯片供應商的定義。通過構建從底層IP到上層應用的完整技術棧,通過推動從手機到汽車到機器人的跨領域創新,通過促進從技術研發到商業落地的生態協同,高通正在成為智能體經濟的基礎設施構建者和關鍵推動者。
對中國AIoT產業而言,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5G網絡、最活躍的創新生態、最豐富的應用場景,這些都是發展智能體經濟的獨特優勢。通過與高通這樣的全球技術領導者深度合作,中國企業有機會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智能體經濟的大幕已經拉開,AIoT產業也將迎來更為廣闊的創新機遇。在這個由AI和連接共同驅動的新時代,技術創新的邊界將不斷被突破,商業模式將持續被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將被深刻改變。而高通,正在用其獨特的方式,書寫這個時代的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