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中(zhong)國科(ke)學(xue)(xue)技術(shu)協會主(zhu)(zhu)(zhu)辦,中(zhong)國科(ke)協企(qi)業創(chuang)新(xin)服務(wu)中(zhong)心和中(zhong)國通信學(xue)(xue)會承辦的2021“科(ke)創(chuang)中(zhong)國”企(qi)業創(chuang)新(xin)大(da)家談第(di)二期活(huo)動(dong)在江蘇無錫(xi)舉辦,活(huo)動(dong)以(yi)“數字化轉(zhuan)型與企(qi)業創(chuang)新(xin)”為(wei)主(zhu)(zhu)(zhu)題(ti)(ti),圍(wei)繞解讀國家相關政策和規劃綱(gang)要(yao),分享數字化轉(zhuan)型創(chuang)新(xin)成(cheng)果(guo)進行深(shen)度(du)(du)交流對話,推(tui)進信息通信技術(shu)與工業經濟深(shen)度(du)(du)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zhuan)型升級。主(zhu)(zhu)(zhu)旨報告會上,浙江大(da)學(xue)(xue)微(wei)納電(dian)子學(xue)(xue)院副院長馬建國就(jiu)“5G、B5G與智(zhi)能制造”為(wei)主(zhu)(zhu)(zhu)題(ti)(ti)進行分享。
浙江大學微(wei)納電子學院副院長馬建國
馬建(jian)國認為,從第一次工業革命(ming)開始,實(shi)際上是(shi)一個(ge)機械(xie)化的(de)時代(dai),是(shi)用機器(qi)代(dai)替人力,是(shi)局部封閉的(de)勞力消耗型(xing)經濟,因此那個(ge)時候工人叫labor;第二次工業革命(ming)是(shi)一個(ge)電氣化和自動化時代(dai),這是(shi)封閉的(de)資源消耗型(xing)經濟,叫manpower。
第三(san)次工業(ye)革(ge)命是一個數字化時代,構建(jian)很多信息的(de)孤(gu)島,局部封閉的(de)技術占(zhan)有型經(jing)濟,都是占(zhan)有型,我(wo)們(men)對人(ren)的(de)描述也(ye)發生了(le)變(bian)化,叫human resource,把他認(ren)為是一個資源(yuan)。工業(ye)4.0把孤(gu)立(li)的(de)信息打通,變(bian)成(cheng)信息共享,叫作局部開放(fang)的(de)數據共享型經(jing)濟,叫human capital。
現在進(jin)入資(zi)源(yuan)共(gong)享型(xing)(xing)經濟(ji),共(gong)享經濟(ji)是(shi)基于數(shu)據(ju)(ju)的。數(shu)據(ju)(ju)的共(gong)享是(shi)天經地(di)義的,前三次工業(ye)革命,勞(lao)力不(bu)能共(gong)享,資(zi)源(yuan)不(bu)能共(gong)享、技(ji)術(shu)不(bu)能共(gong)享,它(ta)是(shi)一(yi)種占有型(xing)(xing)經濟(ji),占有型(xing)(xing)經濟(ji)一(yi)定(ding)會帶來沖突和(he)戰爭(zheng),在數(shu)字(zi)經濟(ji)里最獨特的就是(shi)數(shu)據(ju)(ju)可以被無(wu)限共(gong)享。
數(shu)(shu)據(ju)是(shi)經驗之(zhi)源(yuan)(yuan),我們的(de)(de)經驗是(shi)靠數(shu)(shu)據(ju)來的(de)(de),而經驗是(shi)知識(shi)(shi)之(zhi)源(yuan)(yuan),知識(shi)(shi)是(shi)智慧之(zhi)源(yuan)(yuan),而智慧是(shi)創新之(zhi)源(yuan)(yuan)。因(yin)此,這么多(duo)的(de)(de)數(shu)(shu)據(ju)源(yuan)(yuan)加起來,就變(bian)成全球最大(da)的(de)(de)數(shu)(shu)據(ju)源(yuan)(yuan),有了最大(da)的(de)(de)數(shu)(shu)據(ju)源(yuan)(yuan),可以被最多(duo)的(de)(de)共享,最有可能成為最大(da)的(de)(de)共享經濟(ji)體(ti)。
如何把這些數據利用起來?回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政府2013年4月在《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里面提到將來的工業4.0就是一個物聯網和服務。核心是智能(neng)基礎設施,所以我們(men)的(de)新基建就是工業(ye)4.0,就是德國講的(de)智能(neng)基礎設施。智能(neng)基礎設施,展開是物和事件的(de)社交媒(mei)體+移動(dong)性增(zeng)強智能(neng)+智能(neng)感(gan)知+智能(neng)系統網絡。
物聯網對世界的貢獻度有多大?2015年麥肯錫集團預測,樂觀估計2025年全球有11萬億美金的市場,悲觀估計是4萬億美元。現在的發展特別好,整個物聯網產業里,現在統計的數據,包括智慧城市、工業(ye)物聯(lian)網、大(da)健康(kang)、智慧(hui)(hui)家居、車聯(lian)網、穿戴、智慧(hui)(hui)三表及其它。
制造業是國家的基礎,制造流程急需會說話,物聯網就是讓物會說話,讓流程會說話。我們需要節能減排,并不是關停并轉。智能化不是使物具有智能,如果人的溫度到了38度,能提醒你那里可能有問題,就可以保護人不受到傷害。下一步需要5G支撐的移動數據中心,手機變成了移動數據中心,通過大量的數據來做prediction,比如說溫度從36走到37、38、39,從醫學上來說發高燒了,這是一個事件。基于大量的事件,6G變成一個移動的事件中心,有大量的事件,這個事件去預測,去防護某種不好的事情發生,最后我們通過海量的事件抽取了知識或者經驗,7G支撐移動知識中心,我們基于多學科的知識來避免我們發生一些不合適的事情,所以提出一個新的詞,AI不是人工智能,是增強智能。
AI是(shi)(shi)一個情報的(de)智(zhi)能分類學,情報的(de)收集、處理、分析,沒有(you)決策。中國(guo)制(zhi)造(zao)assembled in China,在網站上,土耳(er)其(qi)、印度、孟加(jia)拉都排在我(wo)(wo)們(men)的(de)前面。我(wo)(wo)們(men)的(de)三步走(zou),先從組裝大國(guo)到制(zhi)造(zao)大國(guo),再到制(zhi)造(zao)強國(guo)。借鑒是(shi)(shi)工(gong)業化后(hou)來(lai)(lai)者不(bu)得不(bu)走(zou)的(de)路。最早(zao)是(shi)(shi)技術研發,后(hou)來(lai)(lai)是(shi)(shi)樣品研發,后(hou)來(lai)(lai)是(shi)(shi)產品,要做(zuo)到工(gong)業化的(de)產品研發,需(xu)要針對測試性(xing)(xing)的(de)設(she)計、造(zao)性(xing)(xing)設(she)計和可(ke)測試性(xing)(xing)的(de)設(she)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