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的家中都至少擁有一款智能家居設備(bei),可(ke)以(yi)通過(guo)相應的(de)(de)手(shou)機App來遠(yuan)程操控,方(fang)便(bian)了用戶的(de)(de)生活(huo),可(ke)一旦網(wang)絡(luo)出現故障,這些智能(neng)(neng)家居設備(bei)大多會退化成普(pu)通的(de)(de)設備(bei),“智能(neng)(neng)”二(er)字便(bian)形同(tong)虛設。
曾經(jing),有個(ge)關于智能設備的笑(xiao)話非常流行:
“女兒,去把微波爐里中午剩的湯給熱一下,順便把空調打開。”
而五分鐘之后:
“女兒你坐那干啥呢?”
“等會兒媽,手機卡了,正開廚房燈呢。”
“……”
雖然笑話讓人忍俊(jun)不禁(jin),但這個情形相信(xin)很多人也真實(shi)的經歷過(guo)。
6月16日晚間,“米(mi)家(jia)(jia)APP崩了”登上微博熱搜,大量(liang)用戶(hu)反映米(mi)家(jia)(jia)App內的各種設(she)備都無法(fa)(fa)被遠程控制,通過重啟路由器(qi)、重組mesh、重裝App等一(yi)系(xi)列(lie)操作之后,依(yi)然(ran)無法(fa)(fa)解決。不少用戶(hu)的反應之所以如此(ci)劇(ju)烈,是因為(wei)僅在兩個月之前,米(mi)家(jia)(jia)App就(jiu)曾經出過一(yi)次類似的故障。
事(shi)實上(shang),這種崩潰(kui)的場景在智(zhi)能家(jia)居領域并非(fei)首次。早在2020年底(di),谷歌的智(zhi)能家(jia)居系統Google Home就曾(ceng)大面積(ji)服務(wu)癱瘓(huan),用戶無法通過(guo)手機(ji)來訪問服務(wu)或(huo)更改設置,亞馬遜(xun)的Alexa和Echo音箱則在更早的2018年出現(xian)過(guo)大規模(mo)無服務(wu)現(xian)象。
而根據小米(mi)公布的(de)(de)2021年(nian)財報數(shu)據,米(mi)家App的(de)(de)月活(huo)用戶(hu)(hu)達6390萬,小米(mi)AIoT連(lian)接(jie)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shu)已(yi)達4.34億件(jian);擁有五件(jian)及以上連(lian)接(jie)至(zhi)小米(mi)AIoT平臺設備的(de)(de)用戶(hu)(hu)數(shu)已(yi)經達到880萬。由此看(kan)出,僅小米(mi)一家的(de)(de)服務出現故障,就(jiu)可能影響到千萬級別的(de)(de)用戶(hu)(hu)和數(shu)億的(de)(de)設備,云端的(de)(de)穩定(ding)性對服務提供者和用戶(hu)(hu)來說至(zhi)關重要(yao)。
對于智能家居設備來說,它們的控制邏輯大體相似:當用戶對設備發出某種指令后,設備會將接收到的指令上傳到云端服務器去識別,再由云端下發相應的指令給對應的設備。在這個傳(chuan)輸鏈(lian)條中,涉及到了本(ben)地、網(wang)絡、協議(yi)、設(she)備(bei)等(deng)多個環節,任何一處出現了問題,就會在用戶體(ti)驗上(shang)大打(da)折扣。
以小米為例,當智能家居設備接受到指令后,先通過藍牙等協議傳遞給網關,再經網關傳遞給路由器,進而由路由器傳給云端服務器,服務器再將對應的指令按照相同的路線下發到指令的接收設備上。
在這(zhe)條通(tong)路(lu)中,云端服(fu)務器處于最高地(di)位(wei),一旦云端出現問題(ti),整(zheng)條數據(ju)傳輸路(lu)線就被完全(quan)切斷,用戶自然會面(mian)臨無法(fa)控制設(she)備的(de)問題(ti)。這(zhe)種(zhong)時候,恐怕(pa)很(hen)多用戶會納悶——這(zhe)些(xie)設(she)備明明都(dou)在同一個空(kong)間(jian)中,可能相距只有(you)(you)幾米,為何還(huan)要通(tong)過幾百甚至上千公里來完成(cheng)這(zhe)一操作,未(wei)免有(you)(you)些(xie)“舍近求遠”。
其實,想要避免這種問題,只需要讓指(zhi)令不再通(tong)過云端,只經過網關和路由器即可。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個“中樞網關”作為全部智能家居設備組網的主中樞,能夠把各種配置場景信息存儲在本地,通過局域網以及藍牙等協議進行本地的場景調配。通常情況下,一個系統中只需要一個主中樞,但多臺中樞網關也可以接入同一個家庭中作為“備中樞”,當某個主(zhu)中(zhong)樞(shu)(shu)出問題(ti)時,備中(zhong)樞(shu)(shu)可以(yi)及時接管主(zhu)中(zhong)樞(shu)(shu)的原(yuan)有(you)工(gong)作(zuo),保持(chi)本地(di)設備的正常運作(zuo)。
除了“中樞網關”和“備網關”外,還有幾個名詞也需要了解。“從網關”是指能夠代替中樞網關進行調度的網關,從網關下可以連接多臺設備,實現控制指令的本地執行。利用“中樞網關+從網關”的模式,不僅可以拓展組網,增加系統的穩定性,也可以減少用戶重新配置的時間。而“盲網關”則是只通過云(yun)端通信,不能(neng)接受中樞網關(guan)調度的網關(guan),想要實現與盲網關(guan)下設備(bei)的聯動,就必須通過云(yun)端。
曾幾(ji)(ji)何時,能夠(gou)通(tong)過(guo)手機(ji)控制燈(deng)的開關(guan)和(he)空(kong)調溫度(du)就(jiu)讓人非(fei)常(chang)滿足(zu),但發展至今,在搭(da)建(jian)智能家居(ju)的過(guo)程中,弱點、安防、家電(dian)等(deng)場景需(xu)要不同的設備(bei)來支持(chi),一(yi)個(ge)家庭里可(ke)以多(duo)達幾(ji)(ji)十甚至上百(bai)款智能設備(bei),用(yong)戶(hu)的需(xu)求和(he)期待早已變(bian)得更(geng)高。畢竟,沒有(you)用(yong)戶(hu)希望一(yi)旦沒有(you)網絡,自(zi)己辛苦配置(zhi)的聯動(dong)場景就(jiu)變(bian)得毫(hao)無反應。
但現在的多數智能家居設備,還停留在需要人來發送指令,設備來被動執行的階段,“智能”也僅僅是將用戶的意圖發送到云端,設備還無法完全自主決策。在(zai)設備數(shu)量較少時還比較容易操控,一旦(dan)數(shu)量上升(sheng),會大幅(fu)度提高用戶的(de)使用成本,網絡故障(zhang)后的(de)重新配置也會耗費大量的(de)時間。
作為(wei)小米旗下智能(neng)硬(ying)件(jian)管理平臺,米家App就是(shi)小米智能(neng)設備的(de)主要控制中樞(shu),用戶可以完成手機與智能(neng)硬(ying)件(jian)交互(hu)和(he)(he)互(hu)聯互(hu)通等功(gong)能(neng)。但(dan)這些控制都需要通過遠程(cheng)服務器來完成,一旦(dan)網絡(luo)出現故障(zhang),哪怕你和(he)(he)智能(neng)音箱面對(dui)面,它也會“假裝”聽不到你的(de)指令(ling)。
而與米家需要云端服務來進行指令中轉不同,蘋果HomeKit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非常強調本地化。也正因如此,數據不會被傳(chuan)到局域網之外(wai),很好地保護(hu)了(le)用(yong)戶隱私(si)。
在蘋(pin)果HomeKit的(de)框架(jia)之(zhi)下(xia),不論設備廠商使用了哪款通信模組(zu),只要支持(chi)藍(lan)牙(ya)和(he)WiFi,并且集成HAP(HomeKit Accessary Protocol)協(xie)議即可。而(er)在HAP協(xie)議下(xia),iCloud負責管(guan)理(li)設備列表、永久秘鑰和(he)房(fang)間分組(zu)等信息,所有的(de)控(kong)制(zhi)都是在本地完成。
當然,在WWDC21大會上,蘋果(guo)還(huan)宣布了(le)HomeKit將包括(kuo)對CHIP(Matter)協議的支(zhi)持(chi),Matter很有可(ke)(ke)(ke)能與HAP協議一樣可(ke)(ke)(ke)以支(zhi)持(chi)控(kong)制(zhi)的本(ben)地化。雖然支(zhi)持(chi)蘋果(guo)HomeKit的設備目(mu)前還(huan)不多,但(dan)通(tong)過(guo)對智(zhi)能家(jia)居(ju)互聯互通(tong)標準Matter提供支(zhi)持(chi),相(xiang)信未來支(zhi)持(chi)本(ben)地控(kong)制(zhi)和互聯的設備可(ke)(ke)(ke)以在更多場景(jing)中被應用。
此外,小米最新推出的中樞網關也在某種程度上將設備的本地控制權還給了用戶,它的地位高于其他網關,小米多模網關和藍牙網關都是它的子設備。相同局域網內的設(she)備(bei),可以以小米(mi)中樞網關為中心實現本(ben)地的自動(dong)化(hua)聯動(dong),即使(shi)網絡異常時也可以實現設(she)備(bei)的穩(wen)定運行(xing),保證執(zhi)行(xing)預設(she)的自動(dong)化(hua)場景。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guo)智能家(jia)居設備市場(chang)季度跟(gen)蹤報告,2021年我(wo)國(guo)智能家(jia)居設備市場(chang)出貨量(liang)超(chao)過2.2億臺(tai)(tai),2022年預計(ji)出貨量(liang)將突(tu)破2.6億臺(tai)(tai),到(dao)2026年預計(ji)突(tu)破5億臺(tai)(tai)。
經過了(le)多年的(de)發(fa)展,不(bu)僅海(hai)爾、美的(de)等(deng)傳統家(jia)(jia)電企業(ye)在智(zhi)能(neng)家(jia)(jia)居賽道中占據了(le)一席之地,小米(mi)、蘋果(guo)、華為等(deng)企業(ye)更打造出(chu)了(le)自己的(de)智(zhi)能(neng)家(jia)(jia)居生態,就(jiu)連阿(a)里(li)、騰訊、百度等(deng)互聯(lian)網大廠也打造出(chu)了(le)自家(jia)(jia)的(de)爆款單品設備。不(bu)同企業(ye)都在用自身的(de)優勢,或(huo)發(fa)力入口端、布局生態,或(huo)搶占智(zhi)能(neng)家(jia)(jia)居領(ling)域的(de)底層標準。
而在互聯網時代勝出的大部分企業,在物聯網時代并沒有轉變思路,依然停留在搶流量的慣性思維當中,想要通過打造中心化的入口來建立生態,亞馬遜(xun)的Echo、谷(gu)歌的Google Home、小米的米家基本都是(shi)如(ru)此。因(yin)此,讓(rang)智能家居設(she)備的指令傳輸到(dao)遠程(cheng)服(fu)務器進而用App控制(zhi),而不是(shi)在本地進行,更符合商業利益(yi)的考量,有利于(yu)在萬(wan)物互(hu)聯(lian)時代建立(li)更牢固的護城河。
此外,與智能手機分為安卓和IOS陣營一樣,各企業間也具有某種封閉性,不同智能家居生態支持的不同協議導致了兼容性的差異,不同廠商的設備通過云端服務來聯動尚不能完全做到,更不用說實現完全的本地控制。但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制定統一的、兼容性更高的通訊協議在當下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對于未來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也有更深遠的意義。
寫在最后
雖然(ran)智(zhi)能(neng)家(jia)居在(zai)網絡(luo)故障后的體驗(yan)讓人崩潰,但(dan)大部分情(qing)況(kuang)下網絡(luo)狀況(kuang)都是(shi)穩定且順暢的,米(mi)家(jia)崩潰的情(qing)況(kuang)還是(shi)極少(shao)數。在(zai)這(zhe)種情(qing)況(kuang)下,通過本地化控制來降低數據(ju)的反饋延遲并保護隱私、提升(sheng)聯動的體驗(yan),與其說(shuo)是(shi)“雪中送炭”,不(bu)如(ru)說(shuo)是(shi)“錦上添花”。
參考資料:
1.《小米中樞(shu)網關:史上(shang)最強米家中樞(shu),打開藍牙Mesh新世》,數智網
2.《米家App又崩了!官方回應(ying)稱正陸續恢(hui)復網絡(luo)故障》,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