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這個詞誕生的意義可能大于一切,大于任何對她的解讀。元宇宙,無疑是顛覆式創新的集大成者,我很希望元宇宙能夠遍地開花,扎扎實實的在各行各業展現她的魅力。

與碳中和同時出現的往往還有ESG,究竟什么是ESG?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簡稱,ESG投資意味著在分析和決策時加上對上述三個領域的考量。換言之,通常來說投資與否,主要關注一家企業的商業模式、現金流、利潤率等財務指標;ESG投資則還要關注企業在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非財務指標上的表現。
“環保意味著不賺錢”存在于不少人的認知中,但戈壁投資的ESG主管亞克表示,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恰恰相反,符合ESG的企業往往抗風險能力更強,在最近幾年動蕩的環境中,表現更佳。數據印證了亞克的觀點。“MSCI明昇全球ESG領導者指數”2021年以來的漲幅超越了“MSCI明晟發達市場指數”,背后的邏輯也不難理解,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將深刻影響其未來的現金流,并最終反映到它的商業價值上。
“做好事”與“賺錢”之間并不總是相互矛盾的,很多情況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是其長期視角的利潤最大化的體現。根據波士頓咨詢的分析數據:第一代“綠色領軍”企業產生的股東總回報水平與亞馬遜、蘋果、Meta和谷歌等高科技企業相似。這里面包括了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 Group)、西班牙伊維爾德羅拉公司(Iberdrola)、芬蘭耐思特油業集團(Neste)、美國新紀元能源(NextEra Energy)。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這些企業年度股東總回報率約為30%。而包括Beyond Meat和特斯拉在內的第二代綠色領軍企業的回報率則高達70%到80%,僅特斯拉一家的市值就遠遠超過其它汽車制造商。

根據波士頓咨詢的預測,到2050年,圍繞《巴黎協定》的全球投資總額將達到100萬億美元至150萬億美元,將超過2020年全球經濟總量。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場如此規模浩大的全球投資行為。這絕對是有史以來最兇悍的“競賽”。但是,這場“競賽”絕非內卷式的消耗戰,而是一場“少即是多”的超級轉型之戰。企業將可持續性納入商業議程的核心不僅是正確之舉,對于執行得力的公司也將成為關鍵競爭優勢。
現在碳中和的發展階段很像6年前的集成電路產業。綠色發展是國家的戰略方向,同樣作為戰略方向的芯片,前兩年也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2014年9月國家成立第一個集成電路大基金,規模是980億。類比的是2020年7月,國家成立了第一個國家綠色發展大基金,規模是885億。與集成電路類似,碳中和是我們值得把握的大機遇。
往期連載(點擊題目即可查看):
《我寫了一本產業元宇宙的“小說”,歡迎一起參與~》